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年降水量量400mm左右,气候大陆性强,多风沙,土壤沙石多。
宣化牛奶葡萄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美誉,皮肉黄绿色,质脆而多汁,酸糖比适中。牛奶葡萄栽培至今仍大量沿用传统的庭院式、漏斗架及多株大穴种植栽培方式。漏斗式棚架架身向上倾斜 30—35°,呈放射状,架梢高 3m,棚架直径 10—15m,形成“内方外圆”的优美的独特漏斗架,适于观赏和乘凉休闲。宣化传统葡萄园系统已经被评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下图示意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和漏斗架葡萄种植栽培方式。


(1)分析宣化牛奶葡萄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宣化牛奶葡萄采取多株大穴种植栽培的主要原因。
(3)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宣化牛奶葡萄种植采用漏斗架的原因。
(4)近年来,有人建议减少城郊型宣化牛奶葡萄种植园面积,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2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业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1)试比较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
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为:甲是____,乙是____。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____
3 .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的三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生长环境年平均气温16.0~19.3℃为宜,喜温暖而阴湿,怕严寒和酷暑,生长期间若气温在30℃以上持续3~5天时植株就易发病;适宜微酸性土壤,尤喜疏松的红壤或棕红壤;畏多水,宜选东坡栽培 ,坡度5°~15°为宜,在低洼地种植易发生根腐病。
材料二 云南文山州(如图阴影区)是三七的主产地,享有“三七之乡”美誉的文山州种植三七的历史不少于400年,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光、热、水、土、气等条件,全国95%以上的三七产在文山。文山州政府确定“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种植为基础,加工为重点,企业为龙头,效益为目标,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技化发展。”下表为部分年份文山三七种植面积和产量统计表
时间种植面积/公顷产量/万公斤
建国初期520.6
1974293367.5
197980012.6
19894733138.4
1992186758.87
(1)读材料,分析文山种植三七优越的自然条件。
(2)读材料二,概括1979年后文山州三七单产变化的特点并推断影响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试分析三七单价从1989年底发生急剧下滑的原因。
(3)试对文山三七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4 . 我国某贫困乡镇的产业结构畸形,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种植业。下图是该乡镇2003~2012年的年降水量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贫困乡镇最可能位于
A.广西壮族自治区B.福建省C.甘肃省D.四川省
2.该贫困乡镇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雾霾B.干旱C.冰雹D.泥石流
3.该贫困乡镇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是
A.开垦荒地B.发展畜牧业C.退耕还林D.推广机械化
5 . 精细农业也叫精准农业,它不同于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作物生长、土壤肥力、水肥供应的状况和环境、气候等影响因素的时空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进行农田作业和优化管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精准农业和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分别反映的主要农业投入要素是
A.科技   劳动力B.科技   土地
C.化肥   劳动力D.化肥   有机肥
2.制约精准农业在我国推广使用的最主要因素是
A.农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B.投资回报率低
C.劳动力素质低D.科学技术不发达
3.精准农业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不包括
A.RS(遥感)B.GIS(地理信息系统)
C.GPS(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6 . 大约3 000年前,秘鲁(图甲)山区的农民采用一种培高田地农业技术(图乙),科学家发现用这种方法(技术)种植当地作物是现代种植方式种植产量的三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图甲

图乙 培高田地农业技术示意图
1.图乙中水渠的作用主要有(  )
①灌溉    ②排水    ③防霜冻    ④水运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④D.③④
2.与现代种植方式相比,培高田地农业(  )
A.商品率高B.生产规模大
C.专业化水平高D.效益高
7 . 青岛崂山区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之滨,是中国种植茶叶的最北界。1957年在其山区进行“南茶北引”移植试验,成活率较低。由于种植技术不普及,1990年崂山茶种植面积仅60公顷左右。1997年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后,种植面积达800公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移植试验初期成活率较低的自然原因是(     )
A.冻害严重B.雨涝多发
C.气候干旱D.土壤盐碱化严重
2.1997年后,崂山茶种植面积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①市场需求增大 ②政府扶持力度增大 ③种植技术提高
④交通条件改善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013·广东·一模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示意的是A地向C国等东南亚国家产业转移方向与B地农产品输出方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向C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产业的主要原因是
A.A地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缺乏劳动力
B.A地经济发展迅速,生产、生活成本提高
C.C国等东南亚国家有良好的交通,便于打开世界市场
D.C国等东南亚国家技术条件成熟
2.B地农产品品种主要是
A.水稻B.蔬菜、瓜果C.花卉D.咖啡豆
9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药九甘”,人们这样形容甘草在中药中的位置,甘草是中医使用最多的药材之一。在我国的分布范围也十分广阔,每年春、秋两季采挖(须深挖),除去根须,晒干即可入药或进行加工。目前人们从甘草中提取的有机化合物多达100多个,包括甘草甜素(甘草酸钾钙盐)、甘革甙筹等,利用这些有用成分,人们开发出了许许多多的药品,此外,甘草还在食品工业和烟草制造中有重要作用,例如某些蜜饯的香料和香烟的添加剂等。
材料二我国甘草的分布图

(1)描述我国甘草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生长习性。
(2)甲、乙两地都有甘草生产基地,但其品质却相差很大,简述其成因。
(3)近些年来,丙地出现一组奇怪的对立现象:一方面每年都有大量野生甘草被滥采乱挖;另一方面政府在积极推广甘草种植,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现象可能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

10 . 左图为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右图为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下图为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甘蔗种植、养羊业、养牛业、乳畜业分别分布在(  )
A.甲、乙、丙、丁
B.丙、甲、丁、乙
C.丁、乙、丙、甲
D.乙、丁、甲、丙
2.澳大利亚小麦区农业生产的制约性因素主要是(  )
A.热量
B.水分
C.劳动力
D.交通
3.有关乙农业区农业生产条件及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广人稀,生产规模较大
B.劳力充足,机械化水平低
C.降水充沛,农产品产量高
D.旱涝频发,水利工程量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