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地域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下图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     
A.1972年城市化水平最低B.2010年后城市人口下降
C.目前城市化的速度最慢D.2050年城市化水平最高
2.甲、乙时期,城市化速度都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甲时期自然灾害影响经济发展速度B.乙时期严控特大城市规模
C.甲时期城市化发展到了后期阶段D.乙时期实现计划生育国策
2022-01-18更新 | 829次组卷 | 13卷引用:2.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时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 . 2020年1月下旬以来,新冠肺炎病毒蔓延传播,在党中央统一领导指挥下,白衣战士、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迅速响应,积极行动,驰援武汉。诸多行业如石化、家电、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服装企业、母婴行业等也迅速建成全自动口罩生产线,加入了口罩生产的行列。这些无不凝聚着中国力量,体现着中国速度,诠释着中国精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疫情爆发后,诸多行业能够迅速转型加入口罩生产行列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间关联度高B.生产技术成熟
C.国际市场需求D.劳动力成本低
2.3月4日中国口罩产量产能已双双过亿,这将迅速提高我国(     
A.抗击疫情能力B.工业化水平C.交通运输能力D.科技研发水平
3.受疫情防控影响,最有可能得到发展的行业是(     
A.餐饮行业B.影视行业C.房地产行业D.互联网行业
4.疫情期间,政府通过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地图”,提供病例分布,风险评估,疫情趋势等功能,助力精准防疫。生成“疫情地图”,主要依靠的信息技术是(     
A.RSB.GPSC.GISD.数字地球
2021-11-28更新 | 346次组卷 | 3卷引用:3.3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核心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课堂精讲练(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8年,在改革开放政策引导下,具有侨乡之称的珠三角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大力引进以加工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1990年后,全国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其政策优势已不明显,该地区原有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但资金、技术优势形成。此时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通信设施、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当地主导产业。下图示意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主导产业的变化。

(1)改革开放后,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崛起成为珠三角的主导产业,分析其原因。
(2)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三角轻纺工业占工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为新的主导产业的原因。
(4)简述产业结构升级对珠三角地区的有利影响。
2021-08-03更新 | 368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1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西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山西大同、太原等地进行调研。习近平强调,长期以来,山西兴于煤、困于煤,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建设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山西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战略谋划,争取早日瞠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材料二: 山西省略图。

材料三 “碳达峰”是指中国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碳中和”是指在2060年前,中国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图为我国2018-2050年电力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图。

(1)分析煤炭资源丰富的大同却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原因。
(2)请你为山西“兴于煤、困于煤,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这个发展难题出些金点子。
(3)说出我国实施“碳中和”的主力能源并分析实施的可行性。
2021-09-20更新 | 527次组卷 | 3卷引用:2.1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课后培优练(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5 . 近年来,江苏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化转移趋势明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江苏省Ⅰ、Ⅱ、Ⅲ美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路径图。


材料二下表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分类及生产协作程度表。

类别主要工业部门生产协作程度
Ⅰ类制鞋业、木竹藤革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等
Ⅱ类纺织业、服饰业等
Ⅲ类电器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办公用机械、专用设备制造业等

(1)Ⅰ、Ⅱ、Ⅲ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产业集聚度最高的是____类。产业集聚的优点是____
(2)根据图中信息进行比较,徐州和南通在Ⅰ、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中的差异是____
(3)图中Ⅰ、Ⅱ、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转出区为____(填“苏北”“苏中”或“苏南”)。产业转移对该区域的积极影响有____
2021-09-15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

6 .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人工智能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位于全球第一梯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其主要驱动力是(     
A.国际智能产业发展的带动B.新产业革命的激发
C.大量海外AI人才的回归D.对智能化产品的需求
2.近年来,海外AI人才的回流趋势渐强,将会(     
A.使我国AI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B.改变我国AI人才结构
C.提高我国AI产业国际竞争力D.加大国内就业压力
2021-04-10更新 | 318次组卷 | 5卷引用: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基础练)-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 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必修2)

7 . 进入21世纪以来,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经济地位明显提升,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下表为四川省2000年、2018年三大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年份GDP(亿元)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城市化率(%)
20003928.225.43737.618.6
20184067810.937.751.452.3
1.依据材料,四川省
A.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第二产业产值基本不变
C.第三产业产值呈上升趋势D.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2.2000年到2018年,四川省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第一产业效率下降,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B.第二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C.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D.第三产业长足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3.治蜀兴川需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巩固成都平原商品粮基地地位
B.承接东部各类企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C.推动实施蓉漂计划,吸纳优秀人才落户成都
D.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8 . 空间基尼系数是衡量产业空间集聚程度指标的一种,空间基尼系数值越接近0,则该地区的产业分布越均衡,越接近1,则产业集聚程度越高。下图为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示意图,广东省内区域经济差异明显,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不及珠三角地区的1/3。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005-2014年广东省制造业
A.珠三角地区集聚程度提高B.粤东地区集聚程度最高
C.粤西地区空间分布最均衡D.粤北地区空间分散化明显
2.广东省制造业行业集聚水平差异大,出现行业空间分散化现象,表现在
A.轻纺工业由粤东、粤西地区向珠三角和粤北地区转移
B.资源加工工业由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向珠三角地区转移
C.先进制造业由粤东、粤西地区向粤北地区转移
D.产业转移促成了珠三角地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专业化分工趋势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9 . 区域重心是指在区域经济社会空间里的某一点,在该点各个方向上的经济力量能够维持均衡。它可作为宏观分析的经济指标之一,用来研究国家或区域发展的方向、平衡等问题,以及用来评估空间发展政策的效果。广东是人口大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急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进行有效的劳动力转移,这要求我们了解广东省人口和就业的区域移动变化趋势。下图示意1978~2006年广东省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在纬度、经度方向上的演变轨迹对比。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1978-2006年广东省人口重心
A.向南的移动频率最低B.主要往偏北方向移动
C.在空间上呈现波动性D.年际移动幅度较大
2.据材料推测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难题是
A.城乡社会自然环境差异大B.交通运输条件较差
C.人口的流动影响就业分布D.区域间经济水平差距大
2010·宁夏银川·二模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主要石化企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近年来,中国石化工业呈现出由内陆地区向临港(包括海港和沿江港口)城市布局的演化态势,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茂名等临港城市正逐步取代大庆、吉林、兰州等内陆城市成为中国石化工业新的空间格局下的中心城市。

材料三:石化工业园区已成为世界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石化企业发展的新模式。近十年来,中国石化工业园区发展迅速,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园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山东青岛石化工业园区等60余家省级以上石化工业园区,成为带动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1)简述我国石化企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2)简要分析华北地区发展石化工业的优势条件。
(3)分别阐述中国石化企业临港布局和向专业园区集聚的主要原因。
2019-09-01更新 | 209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