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运用
有关3S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GIS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根据图1显示的查询半径,图中以北京为查询中心的地图比例尺为             
。根据图中显示的经纬度可知,地图中代表呼和浩特、济南、太原、天津的字母分别是          
(2)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地图测绘部门为了及时更新城市道路变化信息,需要利用         技术。图2所示的交通监控与救援管理系统,根据交通事故发生地点,利用         技术,快速设计出警车、救护车赶往出事地的最佳行车路线,而交通事故发生地与警车、救护车的精确位置是利用       技术获取的。为了能对运动中的汽车精确定位,至少需要接收         颗卫星的信息。

(3)图3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⑤和     ,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 ,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
(4)图3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综合应用,其中丙代表      技术的组合。在图3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
2016-12-09更新 | 1213次组卷 | 3卷引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卷(上海卷)
2 .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完成问题。
1.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
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2.下表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其他用地

57.80

37.32

0.76

3.59

0.53

40.96

25.68

0.16

11.60

21.60

30.71

31.15

0.37

31.86

5.91

20.16

50.95

0.56

7.61

20.72

A.①B.②C.③D.④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


完成下列问题。

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
2016-11-27更新 | 110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浙江卷精编版)

4 . 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图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m、宽为220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1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A.A4纸(29.7cm×21cm)
B.B4纸(36.4cm×25.7cm)
C.A3纸(42 cm×29.7cm)
D.B3纸(51.5cm×36.4cm)
2016-11-27更新 | 727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重庆卷)
5 . 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散
C.扩太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
2016-11-26更新 | 2192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福建卷)
6 . 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此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下题。

1.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A.降雪量B.温度C.光照D.地形
2.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B.林地C.城区D.乡村
3.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确定带救援车辆位置
7 . 图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完成下题。

1.导致该都市四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南部地区经济收入较低B.西部、北部地区市场潜力较大
C.东部、南部地区非农产业发达D.西部、北部地区制造业集中
2.应用GlS技术在图甲基础上制作图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
A.1999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B.2000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C.各行政区的边界D.各行政区的面积
2016-11-18更新 | 1208次组卷 | 7卷引用: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福建卷)
8 .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A城镇风向是___。A与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___,原因是___
(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
(3)四个城镇中,规模最大的应是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适宜发展_______,建议______。②在E、F两地中,_____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____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
2016-11-18更新 | 986次组卷 | 4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两幅影像,可判读和分析出( )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
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
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
2.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10 . 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 )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2009-12-07更新 | 1246次组卷 | 7卷引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地理卷(广东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