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关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地带的划分有明确的分界线
B.每个经济地带内部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C.贵州省地处中部经济地带
D.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有相互影响
2 . 下列我国产业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①电信业 ②水产养殖业 ③肉类加工业 ④数控机床制造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3 . 下图为“2006~2015年中国工业增加值与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6~2015年,我国
A.工业化水平一直较高B.工业比重不断上升
C.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D.工业化速度不断加快
2.现阶段,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可行措施是
A.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B.扩大产品进口,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快矿产开发,提高钢铁产能
3.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可以
A.减少地域联系B.消除城乡差距
C.推动城市化进程D.降低消费水平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4 .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
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
D.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A-B-CB.B-A-CC.B-C-AD.C-A-B

5 .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符其实的“生态建筑”。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
C.降水D.地形
2.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
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 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
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 ④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某游客中秋节去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见到的农业景观与下列诗句最吻合的是(  )
A.家家打稻趁霜晴B.新雨山头荔枝熟
C.小麦登场雨熟梅D.梨花淡白柳深青
2019-08-29更新 | 505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试题
12-13高三上·山东泰安·期末
6 . 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戏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A.史前文明时期B.后工业化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D.农业文明时期
2.下列关于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
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019-08-02更新 | 145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9-10高二下·福建·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

1.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2.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总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2019-01-30更新 | 1194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0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10-11高三上·江西南昌·阶段练习
8 . 典型产品的产业分布可为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读《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回答各题。

1.典型产品的成熟期是
A.a阶段B.b阶段C.c阶段D.d阶段
2. 当前中档汽车产品的生产,中国和日本各处的阶段是
A.a、b阶段B.b、c阶段C.c、d阶段D.d、a阶段
2019-01-30更新 | 4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江西南昌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卷
9 . 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部门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
A.渔业
B.建筑业
C.服装加工业
D.旅游业
2.从图中可知,该地(  )
A.城市化水平高
B.工业发达
C.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D.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
3.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B.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
C.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
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①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 
②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 
③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 
④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  )
①规模:先增大后缩小 
②规模:先缩小后增大 
③原因: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 
④原因: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8-11-26更新 | 236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