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1 . 某研究小组对黄土高原的黄土峁坡地进行大台田隔坡梯田、大鱼鳞坑三种模式的改造试验。下图示意同一黄土峁坡地治理工程完成后第10天,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大台田治理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土层厚度小,储水空间有限B.植被覆盖面积广,水分吸收多
C.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D.地形垂直坡面大,水分流失快
2.一次降雨过后,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的可能是(     
A.原始黄土坡B.大台田C.大鱼鳞坑D.隔坡梯田
2021-11-22更新 | 1576次组卷 | 19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二(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21-22高二·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平方千米)年降水量(毫米)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粮食平均单产(万千克/公顷)粮食总产(亿千克)
1975年19%3334203810%1.231.025
1995年12%4783504235%0.90.975
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人口增长过快
2.目前,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是(     
A.荒漠化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C.大陆性气候减弱D.光照条件变差
2021-11-20更新 | 264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治理我国东南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攻坚中,许多专家学者通过不所实验探索,实施"前埂后沟+梯壁植苹+反坡梯田"的梯田果园模式(下图),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1)坡地改梯田必然会影响局部地区水循环,造成部分水循环环节的水量变化。在下图中绘出"坡改梯"后这部分水循环环节(用实线箭头表示水量增加,虚线箭头表示水量减少),并标注环节名称。

(2)分别说明"前埂后沟+梯壁植草"的生态作用。
2021-11-18更新 | 933次组卷 | 1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5月毕业班质量检测(三检)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河头道拐-潼关区间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由于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大规模生态措施的实施,这一地区成为中国植被恢复最快的区域,其五大景观单元的空间分布如下图所示。黄土丘陵沟壑区沟壑密度大,坡度大于15°的面积比例达45%,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草地、坡耕地和梯田,是五大景观单元中植被恢复速度最快的区域;土石山区土层薄,植被覆盖度较高;黄土高塬沟壑区分为塬面和沟壑2种典型地貌,塬面广阔平坦,平均坡度小于5°,沟壑深切,平均坡度达30°;平原区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经济发达,植被变化最小;风沙区位于半干旱区,降水量小,植被覆盖度低,以风力侵蚀为主。



(1)简述与土石山区和风沙区相比,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速度更快的原因。
(2)分析植被恢复对图示地区土壤的影响。
2021-11-18更新 | 37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021·福建·高考真题

5 .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厚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A.冷湿B.冷干C.暖湿D.暖干
2.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A.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
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D.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3.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上图中的(     
A.B.C.D.
2021-11-11更新 | 4353次组卷 | 35卷引用:202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6 .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图甲是我国东北高纬黑土区某小流域内9条切沟沟头黑土侵蚀量统计图,图乙为编号2切沟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观测可知,大部分切沟沟头的春季侵蚀量大于雨季侵蚀量,原因可能是(     
①冬季土壤冰冻胀裂沟头   ②春季融雪径流量更大
③夏秋季沟头植被较密集   ④雨季雨水径流量较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该小流域内9条切沟沟头宽度基本相当,则沟头发育最深的是(     
A.编号8切沟B.编号6切沟C.编号4切沟D.编号2切沟
2021-11-01更新 | 1501次组卷 | 25卷引用:微专题51:水土流失-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7 . 在治理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攻坚过程中许多专家学者通过不断实验探索,实施“前埂后沟+梯壁植草+反坡梯田”的梯田果园模式(如图),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坡地改梯田后,减少的是(     
A.大气降水B.地下径流C.下渗量D.地表径流
2.“前埂后沟+梯壁植草”模式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A.前埂利于排水防涝
B.后沟利于保水保肥
C.植草利于加固梯壁
D.提高当地经济收入
3.该模式最适宜(     
A.东南丘陵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
2021-11-01更新 | 1690次组卷 | 10卷引用:地理热点19 梯田-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

8 . 如图示意某地理观察小组获得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在相同降水强度、相同面积、不同植被覆盖情况下,径流量和泥沙量的观测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植被具有的生态功能有(     
①涵养水源②净化水体③保持水土④调节气候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2.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下列采取的措施中,其生态效益最优的是(     
A.退耕还草B.退耕还林
C.种植油松D.开辟梯田
2021-10-11更新 | 474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清北班)地理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穿行于高原山地间,像一把刀子切穿了黄土高原黄土层,深达黄土下的坚硬基岩多数河段为石质河床。下图为黄河流域部分区域图。


(1)现今冬季“泾清渭浊”极为明显,简析冬季“泾清”形成的自然原因。
(2)分析该地区黄土覆盖对煤炭开采的影响。
(3)在探究陕西省境内秦岭以北河流开发利用方向时,形成两种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分析评价。
观点1:渭河流域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应大力开发渭河航运,以缓解运输压力。
观点2:北部地区地形坡度大,应梯级开发水电,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短缺问题,保护植被。
2021-10-10更新 | 447次组卷 | 5卷引用:考点49 流域的综合开发-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流域“十大孔兑”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十大孔兑主要是指黄河内蒙古段由南向北并列流入黄河的十条支流,其来沙造成黄河干流强烈的泥沙淤积。该地区自东向西年降水量从350mm减少到250mm,库布齐沙漠也从半固定沙丘向流动沙丘过渡。近年来,十大孔兑地区正采取由西向东、从南到北区域逐步推进的策略,实施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下图分别表示十大孔兑流域及该地区多年平均风速和降水量图统计。

(1)说出十大孔兑地区风力和流水两种外力作用强度的时空分布特点。
(2)分析该地区采取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逐步推进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策略的原因。
(3)分析该地区不宜采用大规模植树造林的方法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因。
(4)从生态环境治理的角度,提出该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合理措施。
2021-10-10更新 | 920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