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某县(区)分层设色地形图。该县(区)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面积为295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709.33平方千米,占土地面积的24.05%,以粮食种植业为主,人们以会种粮和种好粮为荣,以增肥施药和粮食增产增收为发展模式和目标。全县(区)总人口约为16.32万,农业人口为12.89万。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是生态环境脆弱区,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最突出和最严重的县(区)之一。



(1)指出该县(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最严重的季节。
(2)分析该县(区)这一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
(3)以农业为例,从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和模式角度,简述针对该县(区)这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
2023-10-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山西省黄土沟壑区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总面积5.5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35.3%。汾河是山西省的母亲河,从山西省中北部自东北向西南流。下图为山西省水土流失沟壑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西省水土流失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北部较南部严重B.西部较东部严重
C.中部较周围严重D.河谷较山区严重
2.据调查,山西省汾河流域西部水土流失最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土质较为疏松B.地形起伏较大
C.迎风坡,降水多D.植被覆盖较少

3 . 水系密度又称河网密度,指流域内总河长与流域面积之比,常随气候、地质、地貌等条件变化而变化。图示意我国部分区域水系密度与年降水量的关系(线段长度表示变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南岛年降水量丰富但水系密度较小,主要是因为(     
①蒸发耗水多②山地丘陵少③植被拦蓄多④陆地面积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黄土高原水系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A.黄土土质紧密B.沟谷数量多C.土壤肥力高D.土壤多盐碱化
3.降低黄土高原水系密度有利于水土保持,具体措施有(     
①土地平整②土壤深翻③打坝淤地④作物轮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河北涉县位于太行山深处,山上土层较薄,植被稀疏,这里的梯田由石头砌成,又叫石堰梯田,结构十分稳固。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已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建立了“种子银行”,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并联合电商企业拓宽梯田农产品销售渠道,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下图为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景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村落布局在梯田下方的主要原因是(     
A.山脚土壤较肥沃B.可避开洪水袭击C.便于进行水产养殖D.气候更为适宜
2.当地居民在梯田田埂上种植花椒树,并套作黑枣树、核桃树等林木,主要是为了(     
A.保持水土,增加收入B.增加光照,拦截降水
C.根固土壤,防风固沙D.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3.当地建立“种子银行”体现了(     
A.藏粮于地B.藏粮于技C.藏粮于民D.藏粮于市
5 .        材料 黄土高原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不是偶然的,是因为那时这里有着较好的自然环境。古代黄土高原山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还有面积广大的天然草地,草本植物很茂盛。从汉代以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特别是从唐代以后,自然环境的恶化明显加重。这主要是土地的开垦破坏了天然植被,使天然草地、森林和灌木林一片片消失。另外,人类因建筑和燃料用材而砍伐森林,使天然森林的面积大幅缩小。最终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
   
(1) (区域认知)黄土高原的自然植被类型及气候类型是什么?
(2)(综合思维)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是怎样形成的?
(3)(人地协调观)人们在黄土高原的演变中吸取的教训应该是什么?
2023-09-18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6 . 研究表明,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水流侵蚀力和植被覆盖度发生变化,共同影响流域侵蚀产沙速率。下图示意水流侵蚀力、植被覆盖度和流域侵蚀产沙速率随降水量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半干旱地区流域侵蚀产沙速率最大,主要是由于(     
A.水流侵蚀力最强B.沉积物颗粒最细C.植被保护作用弱D.降水丰富且集中
2.湿润地区流域侵蚀产沙速率小,这反映了当地(     
A.植被覆盖率高B.水流侵蚀力弱C.地表径流量小D.地形起伏较大
2023-09-1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恶劣、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极大地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成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心头之患。在长期同水土流失的斗争中,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民总结探索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淤地坝。淤地坝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拦截泥沙、保持水土、防洪保安,而且能够淤地造田、发展灌溉、便利交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生态建设措施。人们在缓坡修水平梯田,在陡坡种柠条,同时在沟谷节节筑坝、层层拦蓄、淤地种植……持续治沟治坡,既涵养了水土,又增加了粮食产量。下图是打坝淤地的真实图片。

(1)以前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土质____(疏松/紧密),降水集中在____(季节),过去植被覆盖率____(高/低),由此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____
(2)从土壤的角度,分析在沟谷打坝淤地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原因。
8 .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正确措施是(     
①植树种草②打坝淤地③开垦荒地④发展水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黄土塬是指黄土高原面上表面相对平坦的地形,是几千年来黄土高原上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黄土塬受侵蚀后会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下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某黄土塬从大塬到残塬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符合黄土塬演变顺序的是(     
A.甲→丁→丙→乙B.甲→乙→丁→丙C.乙→甲→丁→丙D.乙→丁→丙→甲
2.黄土塬从大塬到残塬受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3.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黄土塬面上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A.基塘农业B.立体农业C.种植业D.林牧业

10 . 为研究某退耕地的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关系,科研人员于2019年在该地选取四个径流条件相同的小区域,种植油松(乔木)、沙棘(灌木)、达乌里胡枝子(灌木)、赖草(草本)等耐旱的原生植被。下表示意2019~2022年夏季5次降水(降水强度相差不大)后测定的四个小区域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降水
场次

测定
时间

降水量(mm)
径流量(L)
油松+沙棘油松达乌里胡枝子+赖草沙棘
12019年23148208198118
22020年45151161160132
32021年3561746366
42022年33917614570
52022年1310283740
1.该退耕地最可能位于(     
A.东南丘陵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黄土高原
2.第3、4场降水量相当,但第4场产生的径流量更大,推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植被生长状况的差异B.前期降水状况的差异
C.林冠截留能力的差异D.植被保水能力的差异
3.该退耕地不同阶段水土保持效果最佳的植被类型是(     
A.早期灌木B.早期乔、灌结合C.后期乔木D.后期灌、草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