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黄土高原呈现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其形成原因是
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12-13高二上·广东深圳·期末
名校
2 .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
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④在低洼处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 . 徐霞客把喀斯特地貌的山称为“石山”,而把非喀斯特地貌的山称为“土山”。

1.等高线图中虚线的东西两侧为不同地貌,分析正确的是(       )
A.东部是“土山”
B.西部是孤峰残丘落水洞
C.东部农田地块小
D.西部是典型的塬、梁、峁
2.造成图中两种地貌等高线呈现不同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土流失程度不同B.岩石岩层性质不同
C.绝对高度不同D.生产建设强度不同
3.我国南北方都有“梯田”,山西省大寨曾以修建 “梯田”成为农业典型。 “梯田”适宜建设在:(       )
A.坡度较大的“土山”上
B.坡度较大的“石山”上
C.坡度较小的“石山”上
D.坡度较小的“土山”上
2014-10-17更新 | 5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11-12高三·陕西咸阳·阶段练习
4 . 读“渭河某河段流域图”(图),完成题。

1.关于图中北部地区河网较密布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为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严重,沟壑纵横
B.该地区降水丰沛,属于湿润气候区
C.该地区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河网发育
D.该地区海拔高,冰川作用强烈
2.根据图中水库分布看,修建水库的意义
A.防洪B.发电C.养殖D.拦蓄泥沙
3.从图中的信息看,为保障种植业生产的稳定性,主要改造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
2013-02-26更新 | 10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年上海市青浦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10-11高二下·广西南宁·期中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黄土地貌形态多姿。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黄土峁是指
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B.孤立的黄土丘
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 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④在低洼处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13-02-23更新 | 884次组卷 | 6卷引用:上海虹口区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2-13高三上·上海黄浦·期末
6 . 我国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1.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C.流水堆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
2.黄土高原的农业生产多采用梯田的耕作形式,其目的是为了
A.减轻流水侵蚀作用B.增加地表径流量
C.减轻风力侵蚀作用D.便于机械化生产
3.黄土高原基本上属于
A.中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区B.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区
C.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区D.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区
2012-03-23更新 | 8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第一学期期终测评地理试卷
2010·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7 . 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王化丰富多彰、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1.黄土地貌形态多姿。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黄土峁是指
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B.孤立的黄土丘
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2.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 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④在低娃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3.下列文化景观中,属于黄土高原文化的是
①秦腔 ② 窑洞 ③评剧 ④吊脚楼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0-06-22更新 | 556次组卷 | 6卷引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卷(上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