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8 道试题

1 . 读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的变化原因可能有(     
①开矿②人口增加③降水增多④过度开垦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2.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可能引起的生态问题有(     
①土壤肥力提高②水土流失严重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自然灾害易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9-14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2 . 下图是黄土高原某县河流下游剖面图。读图回答题。



1.图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2.严重的水土流失对该县造成的影响包括(     
①加重河流泥沙淤积②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③使沟壑逐渐趋于平坦④有利于发展农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窑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这种建筑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是(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平坦,降水丰沛
C.土壤直立性强,雨季短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2.图示景观主要分布区需重点治理的生态问题为(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石漠化D.土壤盐碱化
2021-09-14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4 .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农垦B.过度放牧C.过度樵采D.过度养殖
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D.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19-20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治理措施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流沟道阳坡与阴坡在水土保持措施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海拔不同B.坡度不同C.光照和水分不同D.土壤质地不同
2.下列关于该河流综合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②坡面上部及高山地区以封山育林为主③坡面地区以梯田与农业耕作区为主
④坡面下部地区以发展山地林业为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1-08-12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四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 同步练习-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地理
19-20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6 . 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到90.4%。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B.风力强盛C.土质疏松D.高原地貌
2.现代黄土高原植被遭破坏的人为因素有(     
①营造宫殿、建御花园②修筑梯田、开石动土③开荒弃荒,轮荒作用④退耕还草⑤植树护坡、打坝建库⑥露天开矿,开挖原生地面
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⑥
2021-08-12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同步练习-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地理

7 . 根据黄河水情和水利枢纽工程的需要,黄河小浪底于2018年7月3日下午开闸泄洪,进行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黄河激流从坝上的洞群喷涌而出,形成一条气势磅礴的“巨瀑”,呈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景,也使库区泥沙淤积现象得到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调沙调水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     
A.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
B.黄河中游径流含沙量大,有利于冲沙减淤
C.下游泥沙淤积量大,能最大量的冲沙减淤
D.黄河流域正值汛期,水量较大
2.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来自(     
A.上游的青藏高原B.中游的黄土高原
C.下游的华北平原D.所有的支流
3.为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问题,下列建议和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②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③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④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2021-08-09更新 | 669次组卷 | 22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4.1流域内协调发展 同步训练-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二)
19-20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题组 | 容易(0.94) |
名校

8 . 西部地区每年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土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西部地区黄土分布广泛
2.西部地区沙化面积超过1600万公顷,占全国沙化面积的9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广阔B.西部地区毁林毁草开荒严重
C.西部地区风蚀严重D.西部草原地区鼠害严重
2021-08-08更新 | 32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四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 同步练习-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地理
9 . 陡坡上开梯田,容易造成(     
A.地震破坏B.土壤侵蚀C.滑坡灾害D.沙漠化
2021-08-08更新 | 13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二章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培优练习 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10 .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是黄土高原自然环境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导致的,其最可能是(     
A.大气B.地貌C.土壤D.生物
2.“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含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海一气相互作用原理
2021-08-0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