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8 道试题

1 . 下图为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加剧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与异常B.地表崎岖不平
C.经济活动过度D.城市化进程加快
2.②地区森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B.防风固沙C.净化空气D.美化环境
3.形成③④两个地区共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多石质山,土层浅薄B.海拔较高,热量不足
C.红壤分布,土质疏松D.地形崎岖,降水量大
2021-12-28更新 | 256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黄土潜蚀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沿黄土节理面流动时发生的物理侵蚀和化学溶蚀过程,具有显著的致灾效应和环境效应,与黄土高原地区常见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下图是黄土潜蚀作用机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表形成的洞穴被称为黄土陷穴,其形成和扩大的过程是(     
A.地表径流集中一流水溶蚀、冲蚀-土体坍塌-流水溯源侵蚀
B.地表径流集中-流水溯源侵蚀-土体坍塌-流水溶蚀、冲蚀
C.流水溶蚀、冲蚀-流水溯源侵蚀一地表径流集中一土体坍塌
D.流水溯源侵蚀一土体坍塌一流水溶蚀、冲蚀一地表径流集中
2.随着潜蚀的发展会形成通向坡底的暗穴,主要是由于黄土(     
A.颗粒胶结较差B.水平节理发育
C.遇水容易崩解D.下伏隔水岩层
3.黄土潜蚀作用具有较强的致灾效应,对其进行监测可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A.GISB.RSC.GPSD.GPRS
2021-12-28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顶尖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质检(12月)地理试题

3 .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入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读图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图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完成问题。



1.关于图中a、b两处流水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A.a处以流水侵蚀用为主B.b处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C.两处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D.两处均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2.古印加文明的农田以石块垒成的梯田为主,修筑这种梯田主要目的是(     
A.阻挡风沙,减轻沙漠化B.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
C.降低山地坡度,方便居民出行D.提高植被覆盖,改善局地气候
2021-12-27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山东学情”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B)
4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广义的黄土高原,西至乌鞘岭,东到太行山西麓,北抵阴山南到秦岭。黄土地貌以地面破碎、沟谷众多为主要特征,沟间地貌可分为塬、墚、峁。图a为黄土高原区域示意图,图b为黄土墚景观。

材料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当地人根据不同地貌特点,采用“保塬、护坡、固沟”的措施,其中打於地坝是长期固沟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从2001到2021,延安市森林覆盖率增长56%。图c为“保源、护坡、固沟”示意图,图d为於地坝示意图。



(1)黄土高原地处____(气候类型),黄土高原上植被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其影响因素为____
(2)推测黄土墚的形成过程。
(3)“保塬、护坡、固沟”是治理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治理措施,说出在沟道中修建於地坝的作用。
(4)黄土高原“变绿”了,试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黄土高原的变化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
2021-12-24更新 | 49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份联考地理试题

5 . 读黄土高原某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貌特征形成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B.黄土质地疏松
C.夏季暴雨集中D.地表植被破坏严重
2.针对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A.平整沟壑洼地B.封坡育林育草
C.修建大型水库D.修筑水平梯田
2021-12-24更新 | 19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沟壑侵蚀是埃塞俄比亚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在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共同作用下(地下水的作用大于地表水),通过岩土体水分饱和—沟岸坍塌—沟头溯源后退而实现。某小流域年降水量约1400mm,降水集中在湿季,古老的玄武岩广布,部分地区覆盖着由玄武岩风化形成的风化壳和土壤。该小流域高地侵蚀率为每年每公顷8.73吨,中部地区为20.76吨,低地可达49.33吨。高地以森林为主,低地以牧场为主。为治理沟壑侵蚀,该流域早期兴建了部分淤地坝,但淤地坝的建成反而加剧了坝体上游的沟壑侵蚀。近年来,当地在坡地营造以金合欢为主的经济林,显著减轻了沟壑侵蚀。下图示意该小流域的地形。



(1)一般情况下,地形平坦的区域侵蚀较弱,但该流域低地牧场沟壑侵蚀率反而最高,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2)分析淤地坝的建设反而加剧了上游邻近区域沟壑侵蚀的原因。
(3)简述营造经济林对减轻沟壑侵蚀的意义。
2021-12-24更新 | 17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重点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厚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A.冷湿B.冷干C.暖湿D.暖干
2.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A.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
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D.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2021-12-22更新 | 388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吕梁市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该区域输入黄河泥沙曾占山西省入黄泥沙2.7亿吨中的八成以上,恶劣的生态环境曾经被联合国专家认为“不适宜人类居住”。图1为吕梁市位置示意图。表1为吕梁市人口数据,图2为吕梁市气候资料。

材料二:近年来,吕梁市累计完成荒山绿化330万亩、退耕还林23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79年的4%上升到2019年的28.6%,水土流失大大减轻。以枣、核桃为代表的经济林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来源。


项目2010年2020年
劳动人口(15-59岁)63.58%57.66%
自然增长率

9.8‰4.25‰
常住人口372.7万人328.6万人
城市化水平37.91%53.31%

(1)分析吕梁市入黄泥沙较多的主要原因。
(2)简述吕梁市能实现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增加的有利条件。
(3)说明森林覆盖率增加对吕梁市脱贫致富的影响。
2021-12-19更新 | 20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整区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如坡耕地比例大,居住用地较充足,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脆弱区,采用治沟造地治理。治沟造地是黄土高原传统的淤地坝工


程建设之后一种新的沟道治理方式,是淤地坝建设的继承和发展,增加耕地面积和保护环境并重,实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田、坝、路、林、渠、排水、退耕”产业相配套,坝渠配套,层层设防。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1)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的沟谷地貌形成原因。
(2)据材料说出治沟造地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3)据材料说明现代治沟造地治理方式产生的效益。
2021-12-18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10 . 某科研小组在黄土高原边缘的和平镇发掘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黄土剖面(下图),研究发现表土下黄土层与古土壤层相间发育。其中黄土层以粉沙为主,主要来自风力沉积,而古土壤层腐殖质含量较黄土层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高原的黄土(     
A.有机质的含量减少B.表层湿度逐渐降低C.古土壤的厚度减小D.颗粒逐渐由粗变细
2.古土壤层发育时期,黄土高原(     
A.蒙古高压势力强盛B.气候冷暖干湿交替
C.植被的覆盖率较高D.风力作用更加显著
2021-12-18更新 | 33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抽测地理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