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荒漠化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贵州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和潜在石漠化面积均居全国第一,分别为247万公顷和363.8万公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贵州石漠化严重的原因有(     
①毁林开荒②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③石灰岩广布,土层薄④工矿、道路、城市建设,破坏植被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贵州克服石漠化难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A.大力实施生态退耕,封山育林B.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苹果种植
C.恢复草地,增加地表覆盖率D.全面推广太阳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2023-01-10更新 | 417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内某地年均温-7.4℃,年均风速11.7米/秒,降水丰富但蒸发强烈,地表多为疏松的火山灰及其风化物:植被以多年生小灌木为主,植株矮小,匍匐贴地,根系发达,草本很少。随气候变化,该地苔原带受到草本植物的入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灌木植株贴地生长反映了当地的生境条件是(     
A.气候寒冷B.土质疏松C.蒸发旺盛D.风力强劲
2.该地灌木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加大B.肥力下降C.降水增多D.光照增强
3.草本植物入侵后,最先成为优势种群的位置是(     
A.缓坡B.沟谷C.陡坡D.台地

3 .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坡度D.温度
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覆盖状况改善
2022-10-30更新 | 3509次组卷 | 6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

4 . 在荒漠广布地区,常因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绿洲和荒漠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为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埋深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生态裂谷”的位置最可能位于距县城(     
A.0~20kmB.20~40km
C.40~60kmD.60~80km
2.“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     
A.植被覆盖率较高B.风力侵蚀作用较弱
C.地下水流向荒漠地区D.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
3.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合理分配流域内水资源B.在交错带禁止开采地下水
C.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D.在荒漠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2022-10-27更新 | 624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部,下图为该区域1975~2005年间耕地重心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段耕地布局总体呈现(     
A.东进B.南下C.西扩D.北上
2.2000-2005年间耕地重心移动最有可能是因为(     
A.土地沙化B.耕地撂荒C.退耕还草D.自然灾害

6 . 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土壤污染D.水体污染
2.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     
A.过度砍伐森林B.过量引水灌溉C.过度开发沼泽D.城镇化过度发展
3.该地森林资源的生态意义主要是(     
A.美化环境B.涵养水源C.保护耕地D.保持水土

7 . 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端,黄河总水量的49%来自于该地区,是我国淡水资源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主要补给区。黄河源区主体海拔为2675~6282m,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近年来,黄河源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显著,严重威胁黄河流域甚至是全国的生态安全。下图示意黄河源区沙漠化土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源区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关键在于(     
A.地理位置特殊B.自然资源丰富C.自然环境优越D.气候高寒
2.黄河源区沙漠化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过度垦殖②过度放牧③气候异常④城市扩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为减轻黄河源区的沙漠化问题,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当地适宜采取的措施有(     
A.全面禁牧禁垦B.调整农业结构C.大力发展旅游业D.植树造林

8 . 沙漠小米,是阿拉善地区一种新型节水型小米。通过种植沙漠小米,可为当地节约大量的绿洲地下水,延缓沙漠蔓延。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荒漠化形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所处的绿洲地区自从推广种植“沙漠小米”之后,荒漠化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这间接说明该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樵采B.水资源利用不当C.过度开垦D.过度放牧
2.乙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土地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人们过度垦荒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恶化,这种状况又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甚至使人类陷入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中。下图示意过度垦荒引起的恶性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A.围湖造田 开垦草场 毁林开荒 自然灾害B.开垦草场 围湖造田 毁林开荒 自然灾害
C.围湖造田 毁林开荒 开垦草场 自然灾害D.毁林开荒 围湖造田 开垦草场 自然灾害
2.驱使人们垦荒的根本原因是(     
A.饮食结构变化B.人口数量激增C.生活水平提高D.土地生产力低
3.打破该恶性循环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精耕细作②保护生态环境③禁止使用化肥④控制人口增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2-07-0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对当地造成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B.水污染C.土地荒漠化D.石漠化
2.Rl和R2两河的最主要补给是(     
A.地下水B.大气降水C.高山冰雪融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
3.图中平原地区种植业规模的扩大,对L湖产生的影响是(     
A.过度灌溉导致入湖河水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湖岸线向湖心后退
B.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湖水富营养化严重
C.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湖泊淤积严重,面积萎缩
D.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萎缩
4.“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包括(     
①土壤表层积聚的盐分
②湖泊萎缩露出的湖底中的盐分
③盐矿生产中产生的盐尘
④强风所带来的北冰洋中的盐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2-06-22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A)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