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荒漠化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7 道试题

1 . 科尔沁沙地是中国最大的沙地,上世纪20年代还是水草丰美的科尔沁大草原,而如今却成为生态环境脆弱、风沙侵袭严重的沙地,沙质沉积物平均厚度约200米。赤峰市敖汉旗充分利用科尔沁沙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采用滴灌技术,大力发展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的沙棘产业园,成为了全国沙棘生态建设示范县。下图为科尔沁沙地位置及水系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近百年来科尔沁草原逐渐成为沙地的主要原因有(     
①枯水期,河床泥沙裸露②深居内陆,降水稀少③夏季风迎风坡,风力大④过度牧垦,土地沙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推测科尔沁沙地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季节是(     
A.冬末春初B.春末夏初C.夏末秋初D.秋末冬初
3.若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大力推广沙棘产业园治沙的模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增加空气湿度,减少昼夜温差,改善局部小气候
B.产业化治沙模式,调动了当地居民的治沙积极性
C.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
D.涵养水源,分散水流,加快地表径流的流速,增补地下水
2024-05-3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2 .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借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交错带(     
A.风力侵蚀增强B.自然植被改善
C.生物多样性增加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裂谷带填充土石,植树造林B.在绿洲区发展节水农业
C.在交错带大力发展畜牧业D.在荒漠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2024-05-3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3 .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严重影响着世界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近年来土地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土地荒漠化问题成为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表1示意平坝区岩溶区荒漠化类型分布,表2示意平坝区上的荒漠化程度。完成下面小题。

1

岩溶区荒漠化类型面积所占比例
荒漠化266.85km242.58
潜在荒漠化112.68km218.15
非荒漠化241.29km238.87

2

土地荒漠化程度面积所占比例
轻度荒漠化33.71km212.63
中度荒漠化177.56km266.65
重度荒漠化36.40km213.66
极重度荒漠化17.80km26.68

1.由表可知,平坝区土地荒漠化现状是(     
A.荒漠化面积占比低B.潜在荒漠化面积最大
C.中度荒漠化程度高D.荒漠化程度类型少
2.平坝区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①岩溶区生态脆弱,封山育林       ②营造薪炭林,减少森林乱砍滥伐
③陡坡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④地形崎岖,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治理平坝区土地荒漠化的措施正确的是(     
A.全面禁止陡坡开垦B.全面发展旅游产业C.全部实现生态移民D.全部建成水平梯田
2024-05-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地理试题B卷

4 . 石漠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造成的植被持续退化乃至消失,导致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基岩大面积裸露于地表的土地退化过程。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是石漠化的主要分布区。下图为西南石漠化区朗溪镇三村村土地利用变化图,2014年后该村石漠化面积有扩大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坡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质量下降B.被改造为梯田C.务农人口减少D.退耕还林还草
2.针对该村2014年后石漠化面积的变化,最为合理的措施是(     
A.撂荒地复垦B.果树下套种C.全面封山育林D.现有坡耕地退耕
2024-05-2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陕北黄土高原属于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区。近二十年来,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脆弱性显著改善。下图为陕北黄土高原各生态功能区分布图,下表为陕北黄土高原2021年各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性等级面积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单位:平方千米
区域一般脆弱低脆弱中脆弱高脆弱
11611440206053
54964417150
778748732360060
注:一般脆弱、低脆弱、中脆弱、高脆弱的脆弱性逐步增加
1.甲、乙、丙分别是(     
A.风沙区 黄桥林区 退耕还林区B.退耕还林区 风沙区 黄桥林区
C.风沙区 退耕还林区 黄桥林区D.退耕还林区 黄桥林区 风沙区
2.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脆弱性显著改善的主要驱动力是(     
A.暴雨频次减少B.生态恢复工程C.全球气候变暖D.人口数量减少
2024-05-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6 . 甘肃民勤县连古城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荒漠生态类型保护区。由于地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交汇处,保护区内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结合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连古城自然保护区内土地荒漠化类型主要是(     
A.水蚀荒漠化B.盐碱荒漠化C.风蚀沙漠化D.冻融荒漠化
2.建设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主要的生态意义是(     
①减少风沙危害,改善环境质量
②为生态学及相关学科研究提供重要的场所
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牧业高产稳产
④保护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2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7 . 卓乃湖位于青海可可西里腹地,流域内植被覆盖度较低,多低覆盖草地、戈壁和裸地等,沙尘释放较多。近些年来,青藏高原气候出现了由暖干向暖湿转变的现象,气候变化使极端降水事件明显增多,卓乃湖扩张,湖岸溃堤风险增大。2011年,卓乃湖发生严重溃堤,流域的沙尘释放显著增多。完成下面小题。

1.卓乃湖流域沙尘释放较多的季节包括(     
①春季②夏季③秋季④冬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011年后,卓乃湖流域沙尘释放显著增多主要是因为(     
A.风力增强B.降水增加C.气温上升D.湖面减小

8 . 三江源区以牧业经济为主,到目前为止,约有90%以上的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根据退化草地的景观特征,可将退化草地类型分为三类:黑土滩型退化草地、沙化型退化草地和毒杂草型退化草地。果洛州是黑土滩面积最大的地区。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果洛州草场可利用面积、草地退化面积统计表

地区可利用草地面积(104hm2草地退化面积(104hm2
全年冬春夏秋黑土滩面积比例(%鼠虫害面积比例(%
玛多县189.675.6113.963.4133128.8168
玛泌县91.647.6447.25828.3831
甘德县5727.329.68.051422.2739
达日县140.973.667.240.692850.1336
久治县66.538.228.3176311.1116.7
班玛县45.22421.12.2434.96915.2
果洛州590.7286.5304.2123.421247.6041.9

资料来源:果洛州统计资料

1.果洛州黑土滩面积大,主要原因是(     
A.鼠虫害多B.海拔高C.光照不足D.人为破坏
2.下列关于三江源区草场退化的表述不当的是(     
A.气候暖干化使牧草产量下降B.气候暖干化高寒草甸面积减少
C.草场退化可能使鼠害更加猖獗D.毒杂草的生长有利于缓解草场退化
2024-05-2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地理

9 . 云南元江山高谷深,是十分典型的干热河谷,其形成与局地气流运动有密切关系。当暖湿气流越过山顶后,在山坡做下沉运动,使河谷水热状况呈现出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特征,形成“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景观(如图所示)。其谷底干热的气候环境往往成为冬春季节诱发森林火灾的因子之一,对植被破坏极大,且当地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以种植业为主,人类对自然环境干扰强度大,该地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V处植被类型最可能为(     
A.河谷荒漠B.亚热带硬叶林C.针叶林D.亚热带阔叶林
2.当地土地退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人为诱发火灾,破坏植被B.气候干热,植被稀少
C.过度放牧,引起土地退化D.毁林开荒,过度开垦
3.当地治理土地退化的有效措施为(     
①依托气候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林果业   ②调整牲畜结构,增加山羊等畜种比重
③退耕还林还草,缓坡就山势改为梯田   ④优化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
2024-05-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10 . 土壤风蚀强度主要受风速、降水、气温、植被覆盖率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河西走廊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戈壁广布。左图示意河西走廊位置,右图示意1982--2015年该地区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河西走廊土壤风蚀强度最大的季节是(     
A.冬春B.春夏
C.夏秋D.秋冬
2.推测1982~2015年河西走廊风蚀强度是(     
A.增大趋势B.减弱趋势
C.稳定状态D.剧烈波动
3.近年来河西走廊部分绿洲土壤风蚀率增大,其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变化B.蒸发量变化
C.河流水位变化D.地下水位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