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荒漠化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下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近年来,M地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
A.1月等温线向南弯曲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B.东部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分布
C.M地年降水量比N地多D.M地气温年较差比N地小
2.M地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牧过垦,土地退化加剧B.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
C.城市面积扩大,非农用地增加D.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
2 .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农牧交错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带属于农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
B.a带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
C.b带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b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
2.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①人口增长速度快 ②压缩农业用地 ③轮作套种 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4.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3 . 下图中Ⅰ、Ⅱ、Ⅲ、Ⅳ代表四种不同植被的分布区,粗虚线表示不同植被的分界线。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图中Ⅰ植被的南界向南凸出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
2.近百年来,科尔沁沙地面积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②人口不断增加   ③深居内陆   ④土壤污染严重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③④
3.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2019-11-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和“该地为防范某生态问题措施图”,回答下面各题。

1.右图中的草方格沙障
A.主要目的是防治沙尘暴
B.可以削减风力、截留水分
C.对公路保护作用明显,适宜大规模推广
D.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植被成活率
2.该地区的白兰瓜在砂田(如下图所示,用砂石覆盖土壤表层)种植,砂田的优势主要在于

①蓄水保墒 ②提高昼夜温差 ③增加降水 ④避免病虫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9-10-1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5 . 甲图是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风沙
C.降水D.气温
2.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
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
3.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次生盐碱化C.沙尘暴D.酸雨
2019-10-17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6 . 下图为我国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三图按治沙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abcB.cba
C.cabD.bca
2.目前世界上许多沙漠边缘地区出现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自然原因是
A.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B.滥垦滥牧,植被受破坏
C.任意开发矿产、生态环境破坏
D.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空气变干燥
3.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B.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D.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7 . 下图为我国黔西南某地区景观图,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势平坦,土壤酸化B.雨水丰沛而集中
C.不合理的耕作方式D.岩石坚硬,不易破碎
2.为治理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
A.大面积建设薪炭林,增加农村生活能源来源
B.以盐碱地治理为核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C.提高植被覆盖率,大面积种植经济林木
D.实行封山造林、退耕还林,实施生态移民等措施

8 . 2018年10月热播的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讲述了自1949年以来,右玉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当地人民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造生态环境的故事。右玉县位于山西省的西北边陲,地处黄土高原晋蒙交界处。解放前的这里森林覆盖率只有 0.3%,风沙灾害频发,“白天沙尘遮天点油灯,黑夜一觉醒来土挡门”,当地人称这种现象为“黄龙”。 近70年来,右玉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坚持植树造林,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以上。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右玉县夏季气候凉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纬度C.洋流D.海陆
2.右玉县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以后,该区域河流(       
A.径流量变小B.含沙量减少C.结冰期延长D.出现凌汛
3.下列关于历史上右玉“黄龙”灾害多发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B.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松散物质多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地貌特征,天然风口,多大风天气
D.植被覆盖率低,对风沙的阻挡作用弱

9 .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大,超载放牧,导致草场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5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实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以及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图示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是草地退化
B.土地利用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
C.土地利用问题的后果是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D.草地退化会导致沙化面积扩大
2.针对上述土地利用问题,科尔沁地区恢复生态环境的正确措施有(  )
①控制人口 
②发展经济,消除贫困 
③发展单一放牧,规定只放一个畜种 
④实行轮牧、退牧 
⑤建设饲草料基地,改舍饲养畜为游牧 
⑥依法加强草原保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⑥

10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里描写的蒙古大草原,令人心驰神往,然而今天的内蒙古大草原已经大大退化,很多地方产生了沙漠化的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近几十年来,内蒙古大草原退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异常B.全球变暖C.过度放牧D.虫害、鼠害增多
2.防治内蒙古草原退化的有效措施是
A.植树造林,扩大绿地面积B.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C.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经济效益D.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