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荒漠化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4 道试题

1 . 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应该是全面的,但要把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做到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特色旅游、促进交通通信设施建设协调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西部地区沙漠化进程速度快的自然原因是(     
A.西部地区的耕作与放牧的粗放B.远离海洋,降水少,风蚀严重
C.西部地区易发生虫害和鼠害D.西部地区毁林和开垦草原现象严重
2.保护和恢复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②加强天然气输气管道沿途村镇的资源使用,减少对林草的开发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退耕还林还草
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4-05-1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武宁尚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2024315日至17日,受冷空气影响,我国某省有一次沙尘天气过程。据研究,蒙古、内蒙古地区是该省沙尘天气的主要沙源地。图示意1960-2023年我国某省沙尘日数、沙尘指数平均月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该省沙尘指数最高的季节,与其原因关联度最小的是(     
A.植被稀疏B.风速较大C.土壤板结D.空气干燥
2.为应对蒙古、内蒙古地区土地沙化问题,可以(     
A.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应对旱涝灾害
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发展核电、水电等绿色能源
C.封沙禁牧,栽种速生杨等高大乔木林
D.推广节水灌溉,加强绿洲边缘植被保护
2024-05-0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第聂伯河流经东欧平原,注入黑海,流域有世界最大面积的黑土分布区。19世纪后期发展成为“欧洲粮仓”。20世纪中叶,该地曾多次发生强沙尘天气,一些地方土层被剥离厚达5~12cm,俗称“黑风暴”事件。下图为第聂伯河流域的黑土分布区和基辅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黑风暴”多发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为保护黑土资源,当地农业生产过程中应(     
①植树造林②作物留茬③深耕翻土④浅耕松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4-05-0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苍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4 . 截至2022年,甘肃省沙化土地面积1213万公顷,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361万公顷,约占沙化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目前,甘肃省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营造防护林等措施,科学推进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甘肃地区防沙治沙水平。下图为甘肃省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甘肃省土地沙化严重,与其关联性最小的是(     
A.气候较为干旱B.过度超载放牧C.黄土土质疏松D.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2.甘肃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从短期效益来看能够(     
A.减少地震灾害发生频次B.降低沙尘暴天气出现的频率
C.扩大可利用的土地面积D.优化改进传统经济发展结构
3.甘肃省在营造防护林时,应(     
①积极营造混交林                 ②优先选用梭梭、沙拐枣等本土植物
③在天然林地区大力补植       ④优先在无植被覆盖的荒地种植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4-05-0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三晋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5 . 我国生态脆弱区面积大,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溪边等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     
A.我国生态脆弱区都位于内流区B.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类型较单一
C.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生态稳定D.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生态脆弱
2.以下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与主要自然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鄂尔多斯高原——围湖造田,打坝淤地B.河西走廊——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C.云贵高原—丹霞地貌,地表崎岖D.南岭——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2024-05-0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最大的自流灌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灌区地下水以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为主,消耗主要包括潜水蒸发和植物蒸腾,地下水埋藏较浅,是我国发生土地盐碱化的典型地区之一。当地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对河套灌区某区域的土地盐碱化现状进行调查,并绘制了调查区域及调查点的分布状况(左图),调查区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右图示意该地区气候资料和地下水埋深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土地盐碱化多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降水多少②土壤质地③地势高低④植被种类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调查点中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该灌区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时段是(     
A.1—2月B.5—6月C.7—8月D.11—12月
2024-05-05更新 | 25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7 . 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荒漠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荒漠化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C.过度农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2.对于图示区域荒漠化的危害,说法正确的是(     
①草地退化,牧草减产②耕地减少,粮食绝收③沙漠扩张,风沙频发④雨林破坏,水土流失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2024-04-28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考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8 .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黄河“几”字弯南岸,在对库布齐沙漠进行生态治理的早期,人们采取的方式以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植树造林为主,收效甚微。后来,引黄入沙工程从其西侧黄河段引其特有的季节性洪水进入库布齐沙漠的低洼地带,在沙漠的内部形成若干面积较大的“湖泊”,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下图示意库布齐沙漠区域,完成下面小题。

1.治理早期,效果不理想的关键原因是(     
A.管理不善,植树种草的成活率低B.土壤保水性差,不利于植被着生
C.水资源严重短缺,植物生长困难D.多大风天气,风沙覆盖人工植被
2.引黄入沙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表现为(     
①稳定生态系统   ②提高土壤肥力   ③空气湿度增大   ④缓解防汛压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以下时间中,引黄入沙工程引水量最大的是(     
A.6月B.8月C.10月D.12月

9 .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①人口增长速度快②压缩农业用地③轮作套种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4-04-2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常州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10 . 松嫩平原西部有大面积盐碱化湿地。平原深层地下水中含大量盐类物质。强烈的蒸发使地下水通过岩层松散空隙上升,引起土地的盐碱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当地的土地盐碱化。为了治理盐碱化湿地,科技人员研发了“稻鱼”系统,可有效改善土地盐碱化问题。该系统中,稻田排水是芦苇田的水源,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饵料,湖泡底泥还田,提高了稻田的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下图为盐碱化湿地组成及利用方式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沼泽区和湖泡区相比,草甸区盐碱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水少B.蒸发旺盛C.植被稀疏D.地势较高
2.轻、中度盐碱化草甸区种植水稻对抑制盐碱化的作用是(     
A.稳定水层抑制地下盐分上移聚集B.地下水位降低
C.密植水稻有效减少了水分蒸发D.水稻吸收盐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