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下图是露天采矿留下的矿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这种采矿方式的描述,不对的是(     )
A.破坏原有植被和地貌结构B.造成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会造成大气和水污染D.有利于地下水循环
2.治理矿坑最好的措施是(     
A.坑坡上植树种草B.废渣、废土填埋后复垦还绿
C.坑内放水进行水产养殖D.禁止人畜进入,让植被自然恢复
2 . 下图为我国某能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资源最可能是
A.煤炭B.风能
C.太阳能D.石油
2.图中M、N两地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B.地形
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2016-12-12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3 . “鬼城”原指资源枯竭并被废弃的城市。现指一些大城市高标准建设的城市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因空置率过高,鲜有人居住,夜晚漆黑一片,被形象地称为“鬼城”。下图为2014年我国“鬼城”排行前50名区域分布图,由图可知我国( )
A.“鬼城”排行前50名中,华南较西北数量多
B.东北地区“鬼城”出现主要是因为城市开放性不够
C.西南地区“鬼城”出现与旅游地产过度开发密切相关
D.华南地区“鬼城”出现是因为经济发展落后,地产过度开发
4 . 香港即将在近海区域修建一座全球最大型的海上风力发电厂,届时风电会通过一条 25公里长的海底电缆,连接入香港电网,预计可为 8 万户家庭提供足够电力。读“海上风力发电设施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欧洲多个国家已建立了多个海上风力发电厂且规模巨大。大力发展海上风力发电,可以:
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减少赤潮的发生几率
C.增加洋流的速度
D.增加附近海岸的降水量
2.在我国西北,风力发电常被称为“垃圾电”,其原因可能是:
A.成本低B.占用耕地
C.发电不稳定D.污染环境
3.在我国东南沿海投资海上风力发电有较大的风险性,主要是因为:
A.海上环境复杂,建造海上风力发电设施成本较高
B.东南沿海台风多发,会对海上风力发电设施造成破坏
C.东南沿海其它能源丰富,会造成海上风力发电没有市场
D.海水的腐蚀性强,会对海上风力发电设施造成破坏
5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在沿海滩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
资料二 “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500亿度。
资料三 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地图

(1)分析盐城湿地广布的原因。
(2)说明盐城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的理由。
(3)分析淮南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4)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6届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卷
6 .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的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矿物能源占全国总储量的比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代表的矿物能源分别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B.煤、天然气和石油
C.天然气、石油和煤D.石油、天然气和煤
2.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山西、黑龙江、新疆B.黑龙江、山西、新疆
C.黑龙江、新疆、山西D.新疆、山西、黑龙江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干燥度又称干燥指数,是指潜在蒸发量(指一时段内植物的蒸腾与地面蒸发之和)与降水量之比。图中左图为陕西省水系与干燥度分布图。


材料二:陕西省原煤储量和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和5%.图中右图为2000年至2010年陕西省煤炭转换变化图。


(1)根据图示指出陕西省 34°N 以北地区地势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根据图示分析陕西省干燥度的空间特征及形成原因。
(3)结合陕西省的位置,比较该省南部与北部地区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差异。
(4)陕西将进一步加大煤炭的转换,对此你是否赞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8 . 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露天开采B.矿区道路的铺设
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9 . 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
(2)评价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
(3)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
10 . 山西省改输煤为输电,给山西省带来的好处是                    
A.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B.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C.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减少水资源需求,缓和用水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