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源资源的开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l)填出图中代码代表的河流或湖泊名称:A_______(河流),D___ __(湖泊)。
(2)图中之国的农业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经济作物是________。
(3)据报道,1960年以来,图中湖泊的面积、水量、水面高度均在减少,而湖水盐度开始接近海水盐度,原始有机体几近死亡。试说明其人为原因。
(4)为减缓D湖生态恶化、水量减少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①________,②______。
2017-11-14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位于晋陕豫三省边缘的“黄河金三角区域”内煤炭开采生产能力约 1 亿吨,占 全国的 4%;氧化铝产能 610 万吨,约占全国的 35%,是全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

材料二 电解铝生产成本中的电的比重较大,炼 1 吨铝综合能耗为 9.6 吨标准煤,因此 煤电铝一体化已经成为电解铝企业的发展趋势。
材料三       三门峡市某大型煤矿煤电铝一体化发展示意图。

(1) 分析“黄河金三角区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的区位条件。
(2)分析“黄河金三角"地区煤炭资源过度开采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3)评价“黄河金三角”经济区煤电铝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积极意义。
2017-12-14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寻乌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3 . 读“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交通运输网的建设B.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C.促进相关产业的转移D.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2.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减少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D.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4 . 下图为 2005 年一 2O08 年我国石油生产和消费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1.2005 2008 年我国石油(            
A.生产量大幅上升B.消费量基本不变
C.进口量呈增长趋势D.生产量增长快于消费量
2.目前,缓解我国石油紧缺状况的措施有(       
①限制汽车工业发展          ②拓宽石油进口渠道
③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     ④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7-11-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5 . 下列图表为我国四个省区2010年能源消费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③省区水电、核电消费量在四省区中最少,能源结构不均衡
B.②省区以煤炭为主,且煤炭消费量居四省区首位
C.④省区石油消费量在四省区中最少,能源结构较为均衡
D.①省区以水电、核电为主,其中核电消费量在四省区中最多
2.今后四省区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趋势是(  )
A.①②两省区发挥本省水能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水电、核电
B.①④两省区加强本省能源开发,提高能源利用率
C.②③两省区彻底转变以常规能源为主的局面,重点发展新能源
D.②④两省区常规能源丰富,做好西电东送的能源保证
2017-11-3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紫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12-13高二上·吉林·期末
6 . 读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   )
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积极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2.2000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煤炭出口量增加
B.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
C.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D.煤炭利用率提高
11-12高二下·天津·期中
名校

7 .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A.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B.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C.促进产业结构的转换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2.该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D.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2016-11-26更新 | 273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0-2011学年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8 .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改变了以往单纯以煤炭开采为主的生产结构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A.减轻对外交通压力B.增加采煤企业数量
C.促使煤炭产业外移D.提高企业综合利润
2.有关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提高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B.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D.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鲁尔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调出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材料二 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


材料三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图



1.山西省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产业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是( )
A.煤炭工业全部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
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方向发展
C.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化学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
2.有关山西省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一直呈上升趋势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3.山西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急需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此,正在建设引黄入晋工程,其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是( )
A.小浪底B.万家寨C.三门峡D.龙羊峡
10 .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生产规模扩大,势必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D.减轻了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