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与2003年相比,2013年(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B.供水总量增大
C.用水结构变化不明显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利于促进耗水行业发展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供水成本大幅降低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2 . 截止2017年8月1日,南水进京总水量已突破25亿立方米。读“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丹江口地区较北京
A.雨季时间短B.年降水量少
C.下渗作用弱D.水资源丰富
2.南水北调工程直接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B.下渗
C.植物蒸腾D.地表径流
3.南水北调对北京的影响有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水资源短缺得到彻底解决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D.利于增加地下水的开采
2018-03-07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7 —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试卷

3 .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启用。其工程主要包括: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加固、郑州附近的穿黄工程、天津段和北京段的管涵工程。图为中线工程简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
A.可自流供水的线路长
B.沿线人口、城市密集
C.可调水质差
D.工程量小
2.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加固工程带来的影响有
①增加供水量   
②库区周边地下水位下降,土地盐碱化加重
③提高水库对汉江中下游径流量的调节能力
④提高水库水位,增加了供水速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网2011年2月4日报道,2010年入冬以来,华北、黄淮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七至九成,旱情发展迅速,部分地区粮食作物受旱严重,人畜饮水困难。

材料二: 2011年2月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状况分布图 

(1)此次受旱严重的粮食作物是(     
A.冬小麦B.水稻C.玉米D.甘蔗

(2)在图中,中等以上干旱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_
(3)我国北方地区经常产生春旱,原因之一是我国降水季节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__________工程,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我国严重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5)图中A省(区)的简称是__________。B省(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
(6)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黄土高原的气候和植被特点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
5 . 南水北调“四横三纵”,联系的四大流域
①长江 ②珠江③黄河 ④海河   ⑤淮河   ⑥闽江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2017-08-3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文)试题
6 . 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使长江下游径流量减少B.改善长江下游水质
C.控制调入区地面沉降D.减轻长江航道的泥沙淤积
7 . 关于跨区域的调水,不正确的是(  )
A.调水可以使缺水地区增加水域,加强四大圈层之间的垂直水汽交换
B.可以增加受水区地表水的补给和土壤的含水量
C.可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
D.可以把输水地区的污染带到受水地区,使输水区的污染减轻
2017-08-25更新 | 126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这是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意义。
(1)图中①代表的山脉是______,它是我国________分界线;此线南北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②代表大型资源调配工程,名称是_______工程,它的作用是_________
(3)③地地貌类型以________地貌为主,流水作用形式是以______为主。
(4)④地冬季主要盛行______风,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
(5)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部分,雄安新区建设是一个千年大计。分析建设雄安新区有利的区位条件。
2017-07-21更新 | 3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嵊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9 .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跨越亚热带、暖温带及中温带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C.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D.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C.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D.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10 . 青藏高原拥有庞大的淡水资源,“藏水北调”的设想引起极大关注和争论。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雅鲁藏布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径流量年际变化小B.常发生凌汛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D.径流量从上游往下游递增
2.“藏水北调”工程不会
A.诱发沿线地质灾害B.加剧青藏地区冰川消融
C.改善调入地生态环境D.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