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水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省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A.江苏B.北京C.山西D.海南
2.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
3.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是
①跨流域调水   ②大规模兴修水库,减少地表径流的入海量
③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④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

2 . 甘肃省黄河流域地表水年可取水量为48.3亿立方米左右。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在甘肃省境内河流长475千米,流域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为69.1亿立方米。读“陇东跨流域调水路线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相比调水线路甲,调水线路乙具有的明显优点是
A.可调水量大B.水质好
C.施工难度小D.投资成本低
2.陇东跨流域调水工程如能顺利建成,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陇东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②解决陇东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③武都段白龙江的年径流量增大 ④促进陇东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2016-11-27更新 | 620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3 . 我国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大工程分别属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电能跨区域调配的是:
A.a、b、cB.a、c、b
C.c、a、bD.b、c、a
2.有关c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A.东线工程利用京杭大运河输水北送,全程自流,可至天津、济南、烟台等地
B.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自南向北,依次流经湖北、河南、山西、河北,直至北京、天津
C.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流到黄河上游
D.东线工程有利于受水区回补地下水,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3.a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①可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③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④造成局部生态环境退化,加剧环境恶化 ⑤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A.①②③B.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⑤
2016-11-2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高二10月地理试卷
9-10高一下·浙江宁波·期中
名校
4 .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有很大影响。我国进行能源和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背景是(  )
A.我国东部地带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太大
B.我国西部地带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能源需求量极少
C.我国南方和北方降水都很丰沛,但北方经济发达,故需从南方调水
D.能源西丰东缺,水资源南多北少,制约了东部和北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2016-11-26更新 | 863次组卷 | 7卷引用:2011-2012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林业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地理试卷
11-12高一下·河北衡水·阶段练习
5 . 图为“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题。

1.关于图中序号 ① 代表的资源及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自流引水,能源消耗少
B.①②③中,①沿线的气候变化最大
C.主要牵涉工程问题,不会出现生态问题
D.沿途水质的保护也是调配能否成功的关键
2.关于图中②③资源调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资源的调配促进东部地区发展有色金属的冶炼工业
B.②资源调配加重了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
C.③工程调配的资源其形成与地形、气候关系密切
D.③工程调配的资源主要是蔬菜、花卉和木材
2016-11-26更新 | 368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1-12高二上·河南商丘·阶段练习
名校
6 . 人类目前为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实施的工程措施是:
A.采用滴灌技术,科学用水B.修建水库,积蓄降水
C.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D.加大开采深层地下水工程建设
2015-06-26更新 | 182次组卷 | 8卷引用: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二中学、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7 .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①荒漠化 ②水土流失 ③土壤盐碱化 ④空气污染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2.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善了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②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③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013-11-14更新 | 966次组卷 | 4卷引用: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2010·吉林·一模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早自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我国就曾有开辟辽河至松花江水陆联运的构思。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也对沟通松辽两大水系,发展航运和海港作了专门论述。下图为“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南部地区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①甲河流域雨季短、蒸发较强,水资源总量小
②甲河流域工业污染严重,需要调乙河水冲淡净化 
③甲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④乙河结冰期长,没有航运价值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该工程建成后所产生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减少沈阳、辽阳与鞍山等地的地下水开采量,缓解城市地面沉降问题
B.吉林省中西部是输水的必经之地,也是“近水楼台”的先受惠之地
C.输水干线将极大地提高辽河的航运价值
D.该工程将减轻洪水对哈尔滨的威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