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6 道试题
1 .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河南和湖北两省交界的丹江口水库调水,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下列左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图,右图为丹江口水库地理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角度分析,下列不属于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优势条件的是
A.水库坐落于群山之中,环境优美,水质好
B.库区年降水量大,降水均匀,水源足
C.集水区面积大,库容量大
D.地势高,向华北可自流引水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A.满足生活用水B.促进工农业发展
C.改善生态环境D.地下水水位上升

2 . 地下水超采治理是国家水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20243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治理,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已得到有效缓解,华北地区地下水状况和河湖生态面貌不断改善。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水资源匮乏B.全球变暖C.经济快速增长D.水资源浪费
2.由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生态破坏是(     
A.地面沉降B.生物群落减少C.泉水断流D.海水入侵
3.可有效补偿华北地区地下水的措施是(     
A.建设海绵城市,收集雨水B.用地表水置换地下水水源,关停机井
C.提高农业用水效率D.增加外调水补水
2024-05-0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博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3 . 为应对滇中地区缺水问题,云南省于2018年开始兴建滇中引水工程,计划从金沙江引水,自流至滇中地区。输水总干渠(下图)全长约664km,其中大部分地段采用隧洞+暗梁输水,预计2028年全线贯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滇中引水工程没有选择从怒江、澜沧江引水的主要原因是(     
A.水体不能自流B.避免国际纠纷C.地质条件复杂D.工程投资额大
2.滇中引水工程大部分地段采取隧洞+暗渠线器输水,主要目的是(     
A.减少沿线蒸发量,增加输水量B.地势起伏大,减少逐级提水
C.缩短路线长度,节省建设资金D.接纳地下水源,提供输水能力
3.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对滨中地区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A.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失B.提升滇中地区环境容量
C.增加滇中地区洪涝风险D.杜绝旱灾带来的危害
2024-05-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4 . 宏伟雄壮的引大入秦工程已经在陇原大地屹立了30年,积年累月、连绵不断地引来大通河水,滋润着广袤而干涸的秦王川大地。下图示意引大入秦工程分布及部分输水管道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大入秦工程的首要功能可能是(     
A.水能发电B.生态补水C.灌溉供水D.调蓄洪水
2.与地面明渠相比,右图所示调水管道可以(     
A.降低建设成本B.保证调水水质C.增加地表径流D.改善区域气候
3.引大人秦工程建设后(     
A.秦王川地区地下水位提高B.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
C.大通河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D.秦王川地区实现全线通航
2024-05-1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5 .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积向北京供水超93亿立方米,显著改善北京市生态环境,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下图示意1986~2022年北京市不同水源供水情况。图中的中水即再生水,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86年~2022年北京市供水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①供水结构趋于多元化
②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量趋于下降
③2013年以来,中水供水量持续上升
④2009年以来,外调水供水量逐渐递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南水北调工程和中水供应量的增加,缓解了北京市(     
A.地面沉降现象B.气候恶化程度
C.土地沙化扩展D.水库枯竭问题
2024-05-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6 . 红旗渠修建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市),山多水少,土薄石厚,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多裂隙、溶洞,历史上这里严重干旱缺水。20221230日,一泓丹江水汇入林州市第三水厂的沉淀池内,总投资15.95亿元的调水工程,采用3座智能加压泵站层层接力,一路攀山越岭,经50.8千米输水管道,林州市顺利实现试通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林州市成为水源调入地的主要原因是其(     
A.冬季降水量少B.蒸发量大
C.植被覆盖率低D.下渗量大
2.调水工程投资高达15.95亿元的主要原因是线路(     
A.三级提水且输水管道长B.沿途耕地面积广大
C.需跨越重要自然保护区D.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3.顺利实现试通水对林州市乡村振兴的经济作用有(     
①发挥灌区绿色生态屏障作用       ②提高林州市的农业生产能力
③助力农民提高经济收入       ④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4-05-2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7 . 20233月,水利部启动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工作,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的问题,改善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读南水北调中线、东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南水北调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东线工程利用了京杭运河进行输水B.中线工程可从丹江口水库取水
C.解决了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D.可以缓解华北缺水的问题
2.华北地区选择在3-5月增加调水量,进行生态补水的主要原因是(     
A.3-5月长江中下游冰冻解封,水量丰富
B.3-5月华北地区春旱严重,工农业需水量大
C.华北地区位于我国干旱区,降水稀少
D.华北地区要大规模打造人工湖,需要大量水源
2024-06-15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截至2017年6月9日,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达100亿立方米,受水区覆盖京津冀豫苏鲁等省级行政区。完成下列各题。
1.南水北调东、中线的优势和劣势是(  )
①东线工程设计输水量大于中线 ②东线工程需要新开挖输水河道③中线工程可基本自流输往北方 ④中线工程沿线治理污染压力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南水北调工程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其中对北方的生态效益是(  )
①回补地下水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 ③提供优质的水源 ④抗旱减灾增效益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9 . 下图为南水北调三线工程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东线工程相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
A.线路长B.基础设施好
C.水质较好D.施工难度小
2.南水北调西线沿线区域(  )
A.森林覆盖率高,不易发生地质灾害
B.多大河,但航运条件差
C.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人口稀疏
D.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修筑梯田
2018-08-0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0 . 塔霍河调水工程是西班牙将塔霍河的水调往塞古拉河流域的一项调水工程。塔霍河流经西班牙腹地,经葡萄牙注入大西洋,全长910千米,水量丰沛,源头70%的水量都被调往塞古拉河流域。塞古拉河是西班牙东南部注入地中海的一条河流,流域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增产潜力大。图6为该调水工程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塞古拉河流域和塔霍河流域,说法正确的是(     
A.受盛行西风影响,流量稳定B.塞古拉河流多冰川堆积地貌
C.塞古拉河夏季为汛期D.塔霍河冬季多洪灾
2.关于塔霍河调水工程,推测合理的是(     
A.大规模增加乔卡河的流量B.工程量较小
C.需要设置多处提水站D.主要是为了满足农业灌溉
3.塔霍河调水工程建成后(     
A.解决了塞古拉河流域缺水状况B.塔霍河河口三角洲发育较快
C.塞古拉河流域土壤盐渍化加重D.塔霍河流域气候变干
2017-08-15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