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2020年3月18日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如下图)通过14个退水闸开始向河北、河南两省共计25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此次生态补水计划至5月底结束,补水量2.5亿立方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生态补水选择在3-5月的主要原因是(     
A.积雪融水补给量大B.进入雨季,径流量大
C.缓解华北地区春旱D.腾出库容,以防汛期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采用明渠输水,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降低对环境的影响B.节约工程建设成本
C.确保冬季水流畅通D.利于沿线生态用水

2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以后,京杭运河又被赋予向北方输送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功能。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是内河水运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南水北调”东线输水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图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于南北地势差异,东线工程在黄河以南需建泵站抽水提升,但东线工程的建设有许多有利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利用京杭运河,不用开挖新河道 ②线路短,短于其他两条输水线路 ③沿途众多湖泊,既减少了工程量,又对调水起调节作用 ④沿途水能丰富,为抽水提供充足的动力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能实现自流的是(     
A.a、b段B.b、c段C.a段D.a、b、c段
2021-06-17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课时分层作业9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练习-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3 . 南水北调东线穿黄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打通东线穿黄河隧洞,并连接东平湖和鲁北输水干线,实现调引长江水至鲁北地区,同时具备向河北省东部、天津市应急供水的条件。读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a、b两地及其周围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a地区年降水量较大,但该地区仍然缺水
B.b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较发达,缺水较严重
C.a地区以南的地区发展农业应因地制宜,以立体农业为主
D.b地区以西的地区以“鱼塘一台田”方式治理低洼地
2.下列关于利用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输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河段黄河含沙量大,大量泥沙易淤塞河道,宜采用河床下输水
②北上江水经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自流通过,无须提水跨越黄河
③有利于降低东线工程的运营成本
④对技术要求较低,施工难度小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6-11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3.2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练习-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地理

4 . 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解决关中的用水问题。该工程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岩石抗压强度高(多石英岩),隧洞围岩的岩体较破碎。下图示意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输水隧道工程修建难度大,主要表现为(     
A.暴雨、洪水、台风频发B.易涌水、岩石硬、裂缝多
C.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D.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多
2.引汉济渭工程利于(     
A.解决关中地区的盐碱化问题B.减轻渭河的纳污和冲沙能力
C.提高关中地区水源配置能力D.减弱关中地区地下水采补平衡
2021-05-19更新 | 665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三章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巩固练习 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5 . 咸海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位每年降低20厘米,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7年水域面积已萎缩至原来的10%,对此,相关人员提出了多项拯救设想,其中“北水南调”是比较可行的方案。如图为咸海“北水南调”输水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①投资巨大,工期长②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③地形崎岖,施工困难④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有(     
A.咸海流域作物生长期明显变长B.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增加
C.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明显增多D.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提高
2021-05-18更新 | 21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三章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巩固练习 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6 . 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下图为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有(     
A.湖泊水是河流水的主要补给来源B.大量引水灌溉,湖面缩小
C.河流含沙量较大,径流年际变化大D.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
2.为保证南水北调工程运转,南四湖沿湖区域发展应采取有效措施(     
A.农业生产禁止使用化肥、农药B.大力发展水域旅游
C.禁止发展煤炭、电力工业D.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2021-05-17更新 | 35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三章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7 . 以色列地处地中海东南沿岸,以干旱缺水著称。为合理配置水资源,以色列修建了著名的北水南调工程,将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沿途设多座水泵站加压。起始水源地是以色列东北部的太巴列湖(-213米),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向南注入死海(-415米)。以色列沿海有狭窄平原,中北部为丘陵、裂谷,南部为沙漠,南北长约400千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以色列北水南调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势北高南低B.需水北少南多C.河网北密南疏D.降水北多南少
2.以色列北水南调需消耗大量电能,主要原因在于沿途(     
A.裂谷众多B.路程遥远C.高差悬殊D.河网密布
2021-04-16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3.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精选练习)-【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8 . “引大济湟”是从湟水最大支流大通河引水,穿越达坂山进入湟水流域的调水工程。该工程由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出口明渠三部分组成。第一期工程于2018年8月24日开通调水。下图示意“引大济湟”引水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通河是湟水的支流,但仍从大通河调水的主要原因是(     
A.湟水冰川融水少,水量少B.大通河受人类干扰少,水质好
C.地势北高南低,可自流引水D.湟水谷地人口多,需水量大
2.该工程在地形平坦处采取开明渠的好处有(     
①节约建设成本     ②减少运水成本     
③增加空气湿度     ④保证输水水质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3.“引大济湟”工程对湟水流域的生态影响是(     
A.水土流失加剧B.促进地下水发育
C.提高农业产量D.缓解土壤盐碱化

9 . 2019年5月6日,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级工程——珠三角水资源调配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从西江干流向珠三角东部地区的广州、东莞、深圳等地的水库输水,工程全长113公里。该工程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地区时采用地下深埋盾构(地下暗挖隧洞的一种施工方法)方式,在地下40米至60米空间建造。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工程可能面临的困难有(     
①长距离地下深埋管道检修难度大
②珠三角核心区水库移民难度大
③均在水下施工,施工难度大
④钢管防腐、运输、安装难度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关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调配工程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使东江入海口咸潮加剧            ②缓解中山等地用水紧张
③合理优化水资源空间分布         ④为广州等地提供备用水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1-03-30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3.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精选练习)-【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10 . 2016年3月1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启动向山东济南、潍坊、青岛和威海等4个城市供水,利用胶东引水工程首次向威海市供水,这标志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供水目标全部实现。读南水北调东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
②东线工程的工程量小
③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水量大,北方受水地区可扩展到整个华北和西北
④东线工程抽取长江水的水量最大
⑤东线工程大量抽取长江水,
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⑤
2.南水北调工程全部竣工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 (     )
①长江下游水量减少,其通航能力会大大降低
②缓解了北方的缺水问题
③南方与北方的生态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④有利于河、湖、湿地的保护,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2021-03-23更新 | 296次组卷 | 5卷引用:3.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精选练习)-【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