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进入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呈现以中国为中心、中高端制造业和中低端制造业分流同步转出的“双线转移”趋势。下图示意2009-2019年中国双向直接投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2009-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的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2009-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B.2016年达到最高值后逐渐下降
C.2009-2019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平稳增长D.2014年我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2.在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中,推测以中国为中心的“双线转移”的推力因素主要在于近来中国(     
①综合成本不断上涨②科技发展迅速③人口红利渐趋消失④资源环境约束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3-20更新 | 710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届江西省九校(分宜中学、玉山中学、临川一中、南城一中、南康中学、高安中学、彭泽一中等)高三一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进入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呈现以中国为中心、中高端制造业和中低端制造业分流同步转出的“双线转移”趋势,2009-2019年中国双向直接投资由此发生改变(下图)。从转移方式看,新一轮产业转移呈现以龙头企业带动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的抱团式转移,如申洲国际。作为中国最大的垂直一体化针织制造商,申洲国际不断向产业链高端进军,从OEM(原始设备制造商)逐步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转型,通过建立大品牌专用工厂、承诺产品直接上柜等,成为世界第一的棉纺织企业。



(1)据图描述2009-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的变化情况。
(2)在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中,指出以中国为中心的“双线转移”路径和推力因素。
(3)依据材料,推测申洲国际成为世界第一棉纺织企业所采取的措施。
2022-01-02更新 | 36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质量测评地理试题

3 . 广州、温州、泉州是中国最具规模、最集中的传统制鞋基地。而今,“东鞋西移”的趋势十分明显。成都已与广州、温州、泉州并称为中国鞋业“三州一都”,形成中国的鞋业生产新格局。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鞋西移”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劳动力C.原料D.技术
2.“东鞋西移”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导致移出地产业空心化B.导致移出地部分民工失业
C.增加移入地就业机会D.致使移入地生态环境恶化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4 . 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反映的某产业最有可能是(     
A.电子元件生产B.机械工业C.普通服装生产D.宇航飞机研发
2.我国中西部地区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B.市场更广阔C.原料、资金充足D.劳动力成本低
3.目前由我国沿海等地迁回欧美的产业最可能是(     
A.出口或代工产业B.资源密集型产业C.科研中心D.高端制造业
2021-10-16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4.3产业转移(精选练习)-【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5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开始,我国制造业发展遭遇严峻挑战。下图示意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路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东部沿海承接第三次产业转移的关键条件是(     
A.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B.广阔的消费市场C.充足且廉价的劳动力D.临近产业转出地
2.第四次产业转移(     
①中国国内是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
②转出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
③使我国东部沿海完全成为产业转出区
④使我国制造业受到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第四次产业转移中,美国等发达国家制定政策吸引制造业回流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产业升级B.降低生产成本C.增加就业岗位D.扩大销售市场

6 . 进入“十四五”规划以来,除北京外,我国各省各地都在高调回归实体经济。2020年至2021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由北方城市向南方城市搬迁的趋势明显,北京成为迁出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而江苏成为最受欢迎的迁入区域。工业专业化指数,通常用来衡量某一地区工业专业化程度,数值越大表示专业化程度越高。下图示意2020年江苏省不同区域的工业专业化指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外迁关联性最大的是(     
A.疏解“非首都功能”B.治理首都环境污染
C.缺乏煤等矿物能源D.减轻首都交通拥堵
2.江苏省甲、乙、丙、丁四地区中,符合省内产业转移规律的是(     
A.由丁向乙B.由甲向丙C.由乙向甲D.由丙向丁
2023-02-23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每年农历新年过后,都会形成农民离乡外出打工大潮。与往年不同的是,2020年疫情后,浙江、江苏、广东等传统用工大省出现了“用工荒”。而在湖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当地政府和企业出台了更多措施“截留”农民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用工荒”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方政府出台政策限制民工的流动②沿海省份对外来务工人员需求量大幅上升③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提供相对更好的工资待遇④劳务输出省份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对民工需求量大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③
2.关于“用工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成为沿海中低端制造业转移的一大推力②导致沿海经济出现整体下滑的趋势③促进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④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③
2022-11-25更新 | 17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理)试题

8 . 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各地产业竞争力系数的变化,可以反映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下图示意上海市与浙江省六类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从浙江向上海转移的产业最可能是(     
A.烟草产业B.皮革产业
C.机械产业D.通讯产业
2.有关上海市与浙江省六类产业竞争力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各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增强
B.浙江各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增强
C.1990年浙江各产业的竞争力总体强于上海
D.2015年上海各产业的竞争力总体强于浙江

9 .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升级、协同发展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对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科学合理布局提出更高要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A.劳动力成本低B.制造业基础好C.高铁网密度高D.矿产种类多
2.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发展过程中(     
A.高端制造业向河北扩散B.不同类型制造业加速集聚
C.专业化分工趋势显著D.不断向京津冀以外区域转移
2021-11-06更新 | 606次组卷 | 7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跨国公司通过渐进的方式进入东道国家,采用渐进式的投资策略,逐渐对东道国进行连续跟进投资,例如早期跨国公司以代表处的形式进入东道国,随后将制造销售研发和总部功能陆续迁入,逐渐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多次连续跟进投资,其功能布局和演化与城市等级及区域经济环境变化高度相关。基于1979年至2012年,财富五百强外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数据,探讨跨国公司功能区为在中国的时空演化趋势及原因。

1.跨国公司采用渐进式的方式进入东道国家的原因是(     
A.当地基础设施不完善B.东道国科学技术落后
C.东道国市场不确定性D.东道国劳动力素质低
2.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生产和办事处机构占全部功能比重,从1979-1991年超过80%到2008-2011年仅占30%,这说明(     
A.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职能由生产转为研发B.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功能升级趋势
C.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制造业开始转移衰落D.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政策限制
2021-10-10更新 | 755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1届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