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5 道试题

1 . 工业革命以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共完成了四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目前进行中的是第五次产业转移(下图)。与前四次产业转移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单向转移不同,第五次转移有明显的双向转移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第五次产业转移回流欧美趋势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科技实力超前B.欧美经济严重下滑
C.工业智能化发展迅速D.南亚、东南亚生产能力不足
2.现阶段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亟需(     
A.降低劳动力成本,获取价格优势B.增强科技投入,加快转型升级
C.加大政策优惠,防止产业转出D.加强国际合作,消除关税壁垒
2023-07-1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读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图,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的供应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D.市场的开放程度
2.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产业因生产条件在地区优势方面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②乙、丙产业的集聚,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③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④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2023-08-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2021年,全球汽车制造产业已将中心逐渐迁移至亚洲地区,中国是汽车制造产业的最大集中地,而美国仍为北美和南美洲的汽车制造业中心。图为2012~2021年全球汽车产业转移趋势图,图中的排名为2021年全球汽车制造产业的排名(按汽车产量)。

(1)分析近十年来亚洲区域吸引汽车产业转入的优势条件。
(2)简述汽车产业转入对亚洲地区的有利影响。
(3)说明“一带一路”政策对汽车产业转移的促进作用。
2023-04-15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工业空间基尼系数持续上升体现出工业的集中转移,持续下降体现出工业的分散转移。2004年以来,我国工业总体处于两个阶段的转移中,第一阶段转移地为中西部地区,第二阶段为东部地区。下图示意1992—2018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工业空间基尼系数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工业空间布局变迁的特征是(     
A.呈现“先分散,后集中”的态势
B.2004年后分散转移趋势改变
C.目前总体趋势处在分散转移中
D.2004年前呈现持续集中转移
2.第一阶段,中西部地区主要承接的工业为(     
①技术密集型②劳动密集型③资金密集型④资源密集型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3-05-2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开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产业转移基尼系数反映了区域间产业转移的趋势。基尼系数增大越快,越有利于产业转移。粤桂两省文化相近、水陆相接,交通往来便利,经济联系紧密,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升级发展,一些不符合大湾区产业发展规划定位的产业加速向外转移,广西成为最佳承接地,一批优质湾企陆续落户广西。从各细分行业基尼系数变动情况来看,2005—2020年粤桂地区产业转移与承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弱转移与承接(2005—2010年),第二阶段:农业与传统工业的转移与承接(2011—2015年),新兴行业的转移与承接(2016—2020年)。下图为粤桂地区各细分行业主要年份基尼系数随时间变化统计表。

产业分类行业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0.48870.49980.57310.5927
第二产业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0.6139
0.6045
0.2803
0.5483
0.6103
0.6414
0.2725
0.5464
0.6471
0.6852
0.3517
0.5666
0.6901
0.7137
0.4251
0.6011
第三产业批发和零售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住宿和餐饮业
金融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教育
卫生和社会工作
0.5568
0.6071
0.6652
0.4910
0.6704
0.2910
0.3629
0.6273
0.6478
0.7223
0.5457
0.7148
0.3045
0.3670
0.6494
0.6873
0.6843
0.5039
0.7794
0.3226
0.3505
0.6821
0.7357
0.7127
0.5215
0.7825
0.3457
0.3317
(1)指出粤桂之间第一阶段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
(2)简述2010—2015年间粤桂农业与传统工业转移规模大的原因。
(3)从粤桂两区域中任选其一,说明粤桂产业转移对其产生的影响。
2023-04-0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产业发展起步较早。新中国成立初期,其由于交通和资源优势,曾一度占有国家98%的重工业基地,拥有东北亚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之后,东北地区产业发展发生巨大变革,其中第二产业占比逐渐降至35%,工业比较优势持续缩小,经济发展活力丧失。研究表明,“中介效应”代表了某节点对其他节点的连接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节点对资源的控制能力。图示意2015~2018年东北地区城市产业联系总强度的空间分布。

(1)简述2015~2018年来东北地区产业联系总强度的发展趋势。
(2)分析图中东北地区产业联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3)研究表明,哈尔滨市是东北地区“中介效应”最强的城市,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7 .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共完成了四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目前进行中的是第五次产业转移(下图)。与前四次产业转移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单向转移不同,第五次转移有明显的双向转移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主要目的是(     
A.开辟新的市场B.降低生产成本C.寻求先进技术D.推进区域均衡
2.第五次产业转移回流欧美趋势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科技实力超前B.欧美经济严重下滑
C.工业智能化发展迅速D.南亚、东南亚生产能力不足
2023-04-2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泰尔指数是衡量个人之间或者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指标,数值越大则差异越大。黄河流域的区域经济差异分为上中下游间的差异和上游内、中游内、下游内的差异两部分。下图示意黄河流域上中下游间和上中下游内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期间黄河流域(     
A.上中下游间经济差异最大B.上中下游间的经济差异波动变化最大
C.上中下游内经济差异较小D.上中下游内经济差异总体呈缩小趋势
2.有助于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A.建设上中下游现代产业分工体系B.加快中上游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
C.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下游转移D.鼓励中上游农村人口向下游转移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前全球产业转移进入了一个新周期,产业从中国向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业界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转移。本次产业转移既有发达国家对中高端制造业的“再工业化”,也存在中低端产业(以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由中国和发达国家向我国中西部和东南亚地区转移的趋势。此次产业转移,既是我国对全球产业发展趋势的主动适应,也是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客观需要,对我国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材料二:2010年2月至2016年4月,回流美国的企业和外国在美国投资企业创造的新工作岗位达24.9万个,其中60%是从中国回流企业创造的。


(1)根据材料推测我国部分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原因。
(2)分析第五次产业转移对我国的影响。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江苏省Ⅰ、Ⅱ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如表所示)集群化转移趋势明显,呈现以苏南地区比重下降明显,苏北苏中地区上升较快为主的特征。下图示意江苏省Ⅰ、Ⅱ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路径。

产业类型Ⅰ类劳动密集型产业Ⅱ类劳动密集型产业
代表产业皮毛羽绒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业、木材加工业、塑料制品业纺织业、服装服饰业
产业联系产业关联度弱,产业间合作程度较低产业关联度较强,产业间合作程度略高

(1)简述Ⅰ、Ⅱ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共同特点。
(2)说明江苏省Ⅰ、Ⅱ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地区差异。
(3)分析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化转移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