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人口近一亿,领土面积329万平方千米,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龙江工业园是中国在越南建立的第一个独资工业园,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45个中国海外工业园中发展排名第一,龙江工业园所依托的胡志明市是越南的经济中心,下图示意龙江工业园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以下条件中不是龙江工业园发展成中国海外工业园中排名靠前的原因的是(     
A.经济腹地广,消费市场大B.水陆联运,交通便利
C.工业基础好,城市面积大D.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
2.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大规模扩大海外园区的数量和规模,对我国的积极影响是(     
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国内的就业机会
B.消化企业过剩产能,避开贸易壁垒,增大出口量
C.改善基础设施,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D.加快资源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经济发展
2023-12-30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章 区域合作(综合测试卷)-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单元速记·巧练(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 .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产业转移发生在国内,且省内的产业转移快于省际的转移,同时部分产业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后向东南亚地区转移。产业链的转移尽管在发生,但是并没有大规模向中西部转移,绝大部分仍然留在东南沿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国内产业没有大规模向中西部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     
A.政策优惠力度较低B.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明显
C.营商环境差异较大D.综合比较优势相对较弱
2.目前,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的产业主要集中在(     
A.家居、电子装配B.服装、汽车制造
C.纺织、石化工业D.家电、有色冶金
3.2018年以后,部分国内产业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生产成本B.规避欧美贸易壁垒
C.开拓国际市场D.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 .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主的部分在华企业逐步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国家,由此开启了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的序幕。对比发现,相较我国,东南亚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存在诸多短板。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主的部分在华企业逐步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国家,主要缘由是我国(     
A.政策支持力度下降B.环境污染加展C.制造业竞争力减弱D.生产成本提升
2.东南亚国家承接制造业转移的主要短板有(     
①劳动力成本②政策制度③技术水平④营商环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对东南亚国家的主要影响是(     
A.降低能源消耗B.减轻运输压力C.提高工业水平D.改善环境质量

4 . 2012年后,中国产业出现向外双路线输出的现象:低端产业向东南亚相关国家转移,部分制造业及一些高端产业向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转移。完成下面小题。

1.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能吸引制造业回流的条件主要有(     
①政策扶持②劳动力价格降低③需求量剧增④机器代替人的普及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为应对双路线产业输出格局,我国可以(     
①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②完善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
③发展国际贸易,积极扩大国际市场
④主动开展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 . 去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部门相对衰退,而服务业和其他非工业部门相对扩大的现象。英国的工业革命使其成为工业强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后工业化社会”思潮的影响,英国也开始推进国家产业的去工业化。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深,英国去工业化的弊端开始逐渐显露。下图示意英国1841~2015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英国去工业化产生的主要弊端是(     
A.部分区域经济衰退B.地区发展差异扩大
C.工人就业压力增大D.民众生活水平下降
2.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工业发展应避免出现(     
A.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B.劳动力向技术型方向发展
C.区域资源互补协同发展D.乡镇企业大规模产业转出
2023-12-15更新 | 320次组卷 | 7卷引用:【同步化产品】第4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A卷 人教版选择(2019)选择性必修二

6 . 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是指以技术和创新活动为核心,在产品和生产流程中具有较高的科学知识附加值的制造类企业。20世纪80年代,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进入中国,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90年代,该类企业向中国内陆城市扩张,并且由早期合资为主的方式转变为独资为主的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0年代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集中进入中国沿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丰富B.海运便利C.工业基础好D.国家政策
2.对比沿海,中国内陆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主要优势是(     
A.市场经济制度完善B.地方政策更优惠
C.劳动力成本低D.与周边国家贸易量大
2023-12-14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四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考点卷)-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单元速记·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7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我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这种产业转移(     
A.是第三产业的转移B.是技术导向型产业的转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2.日本、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污染严重B.我国工资水平较低
C.我国服务业发达D.日本人口数量剧减

8 . 10年来,越南保持7%左右的年GDP增长率,融入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关贸易摩擦发生以来,撤离中国市场的玩具、家具、电子、家电等外资企业选择了越南,但其多数是涉及最后工序的组装厂,上游、中游的环节仍在中国。中国在过去30年逐渐成长为世界工厂,越南则被一些人期待为下一个世界工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近年来,越南融入国际化进程加快的区位优势是(     
A.自然资源丰富,腹地辽阔B.与中国一衣带水,交通线密集
C.海岸线曲折,贸易港众多D.对外贸易畅通,劳动力价格低
2.有专家认为,越南难以取代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其原因可能是越南(     
A.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B.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C.过度依赖国际市场D.工业专业化水平低
2023-12-06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章 区域合作(单元考点卷)-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单元速记·巧练(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9 . 某集团是世界知名的纺织服装巨头,其产品定位为中高端市场。该集团采用“虚拟供应链”模式,直接充当客户供应商的角色,生产任务以外包的形式交给其他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公司负责统筹并密切参与整个生产流程。如果获得来自欧洲的成衣订单,L集团从韩国买纱并运往我国台湾地区进行纺织和染色,到我国大陆订购拉链之后把纱和拉链等运到泰国进行服装生产。下图示意L集团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L集团把纱和拉链等运到泰国进行服装生产,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市场B.劳动力C.技术D.原料
2.L集团采用“虚拟供应链”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A.组建跨国集团,开拓世界市场B.充分利用各地优势条件,实现产品款式多样化
C.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D.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供应量
2023-12-04更新 | 356次组卷 | 7卷引用:第一章 认识区域(单元考点卷)-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单元速记·巧练(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0 . 第二产业转移是社会再分工和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图示意1981—2020年我国第二产业重心位置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1—2020年我国第二产业重心位置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向沿海方向移动B.向西南方向移动
C.向东北方向移动D.向东南方向移动
2.1981—2020年我国第二产业重心位置变化特点的主要成因是东部地区(     
①环境保护要求提高②交通拥堵加剧
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④劳动力成本上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