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旅游资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青岩古镇因明朝屯兵而建镇,以青色岩石而得名,是座因军非城防演化而来的“山地兵城”,素有贵阳“南大门”之称。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中心29公里,是贵阳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在古镇除黛瓦砖墙青石路外,名气最大的还有肥美诱人的青岩卤猪脚。“游青岩古地,品青岩美蹄”不仅是贵州多年的旅游文化现象,也是很多贵州人向来休闲的常有打开方式。近年来,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但同时也存在游客很少留宿古镇的现象。下图为古镇北门景观图。



简述游客在青岩古镇很少留宿的主要原因,并为当地吸引游客留宿古镇提出合理建议。
2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贵州省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计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传统村落培育打造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推动贵州由传统村落大省向强省跨越。

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镇堂安寨,是中国与挪威合作建设与保护的中国唯一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坐落在半山腰上,四面环山,峰峦叠嶂,梯田层叠,民居依山就势,悬空吊脚,井然有序。鼓楼、戏台、吊脚楼、石板路、古瓢井以及侗族服饰等保持着原始的风味,成为“浓缩的侗乡”,被称为“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诸如堂安寨,贵州省传统村落众多,目前部分村落存在明显的环境问题,亟待合理解决助推乡村振兴。下图为堂安寨景观图。



指出传统村落存在的环境问题,且就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提出可行措施。
2021-10-12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贵阳民中、贵阳九中、贵州省实验中学、贵阳二中、贵阳八中)五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二)文综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人欣赏山的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主流文化欣赏的山一直都是东部的一些低山,三山五岳,或因人而名、或因诗文而显,庙宇夺山势、人文胜自然;而西部那些动人心魄的极高山(>5000m),却一直隐藏在中国山岳文化的聚光灯之外。直到近现代,珠穆朗玛、冈仁波齐、南迦巴瓦,慕仕塔格等山中的“灰姑娘”才逐步走到台前。


从旅游地理的角度,分析“古人不欣赏极高山”的原因。
2021-09-28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文综地理试题
4 .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火柴旦,紧古语称伊克柴达木,意为大盐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北缘,青断公路(315国道)、柳格公路(215国道)和青藏铁路贯穿全境,该地拥有极为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但是该地的旅游产业才刚刚起步,还存在着很多软硬件的不足。下图为大柴旦地区主要旅游资源和交通分布图。



评价大柴旦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条件。
2021-08-1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九龙洞,位于铜仁市观音山山腰,洞内多为天然形成的岩石溶洞,洞内多水石奇观,有“孔雀开屏”、“青龙盘柱”、“蟠桃献寿”等特色景观,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同时,九龙洞也是一个大型天然喀斯特溶洞,洞内钟乳石林立,五光十色,晶莹剔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各种石花、石幔、石鸟、石兽随处可见,栩栩如生,有着较高的地理研究价值。


请根据材料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龙洞旅游景区的旅游价值。
2021-08-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乌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旅游规划基本内容中,影响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因素是(     
①旅游资源的审美价值②旅游资源的种类③交通条件④经济发展状况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8-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乌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某旅游景点要具备较高的游览价值必需的条件不包括(     
A.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或美学价值B.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孤立存在
C.具备鲜明的特色D.在一定地区内能与其他不同景观特征的旅游点协调存在
2021-08-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乌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下列旅游景观与所属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A.富士山——地文景观B.苏州园林——生物景观
C.九寨沟——建筑与设施D.山顶洞人遗址——古城遗址
2021-08-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乌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东非高原上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斑马、牛羚等野生动物,在坦桑尼亚的赛伦盖蒂草原(1.5万km2)和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草原(0.15万km2)之间迁徙。众多斑马、牛羚横渡马赛马拉境内的马拉河的场景甚为壮观,被称为“天国之渡”,央视曾多次进行现场直播。“动物大迁徙”已成为该区域最重要的旅游项目,肯尼亚的旅游业发展较早,每年游客量约70万,人均旅游支出677美元,坦桑尼亚每年游客量约20万,人均旅游支出988美元。



(1)指出斑马、牛羚迁徙的主要目的。
(2)指出图示草原地区湿季降水类型及降水的主要特点。
(3)与坦桑尼亚相比,说明肯尼亚发展“动物大迁徙”旅游业具有的优势条件。
2021-08-05更新 | 679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仁怀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多米尼加中央山脉海拔2000m附近分布有热带云林,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物种较多(如图)。该地已经成立热带云林国家公园保护区,在不妨碍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其边缘区可适度进行旅游开发,但目前旅游业发展缓慢。



指出多米尼加热带云林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并分析其旅游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