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环境污染与防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9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GDP)密度、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气自净能力和地形等是影响大气PM2.5浓度高低的主要直接和间接因素。依据近年来大气PM2.5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山区坝上(Ⅰ)、北京平原(Ⅱ)、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四个区域(图)。

(1)分析该地区大气自净能力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2)推断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相对大小,并概述主要原因。
(3)从人地协调视角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别化对策。
2023-02-16更新 | 3961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组卷03-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湖北高考专用)

2 . 生态拦截工程可对农田退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进行有效的拦截和循环利用,该工程的沟体内间隔一定距离往往要构建一个小坝(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沟体内构建小坝的主要作用是(     
A.汇集地表径流B.加快径流入渗C.提取植物养分D.减缓水流速度
2.沟壁生态砖采用多孔构造的主要原因是(     
A.降解水体污染物B.吸附水体杂质C.拦截水体悬浮物D.提供植物生长营养
2023-02-13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5 环境与发展(4大考点+百题过关)-【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大型灌区,地处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明显。其东侧的乌梁素海(湖)面积约300Km2,200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该湖每年接受总排干渠3亿m3的尾水,最后排入黄河。图示意河套平原及乌梁素海(湖)位置。



(1)不合理灌溉是导致河套平原次生盐碱化的主要原因,说明该区土壤盐碱化形成的过程。
(2)排灌结合是解决河套平原土壤盐碱化的主要措施,分析该措施对乌梁素海(湖)水质的影响。
(3)分析乌梁素海(湖)对稳定黄河中下游水质所起到的作用。

4 . (无云)的条件下,大气污染是影响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重要因素之一。大气污染会导致太阳直接辐射减少、散射辐射增加。散射辐射在太阳能项目的设计和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为晴天条件下各城市散射系数(GD/G0)与相对污染指数的相关性示意图(2014-2020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     
A.上海比沈阳的晴天日数多
B.北京的城市污染较严重
C.晴天条件下,散射系数与城市的污染程度基本呈正相关
D.四城市中,成都更有利于太阳能项目的开发
2.成都的圆点数量明显较少,是因为(     
A.人为统计数据较少B.阴雨天气较多
C.成都污染天数较少D.成都的年太阳辐射量较少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原城区地处汾河谷地,地势北高南低,西、北、东三面环山。受地形影响,太原市城区实测风有明显的山谷风特征。下图示意某年12319时至次日9时太原城区风向、风速及大气中PM2.5,浓度变化。该时段太原城区空气污染较严重,白天重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区北部。



(1)对比太原市该时段白天与夜晚的风向、风速差异。
(2)分析该时段白天重污染区域集中在城区北部的原因。
(3)推测该时段午夜比正午污染更严重的原因。
2023-02-02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问题4 其他物质循环(热点题型狂练)-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热点题型直击

6 . 来自生产、生活污水以及泥沙等的总氮(TN)是反映河流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TN越大,水质越差。流域的土地利用对河流TN有重要影响。某科研图队对西南地区某流域(以山地,丘陵为主)7月和12月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与河流TN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P值如表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期林地耕地建设用地灌草地
7月-0.8000.3730.7860.540
12月-0.5390.1040.8480.241
1.P值季节变化最小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贡献的TN主要源自(     
A.农业生产活动施用化肥B.产业发展产生大气污染——大气降水
C.植物新陈代谢枯枝落叶D.工业生产活动和城市生活活动排放污水
2.该流域灌草地的P值大于耕地,其原因之一是灌草地的(     
A.面积小,河流TN相关性小B.土层厚,河流TN相关性大
C.植株密,河流TN相关性大D.坡度大。河流TN相关性大
2023-02-01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项02 期中测验:重难提升专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2019)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杭州城研中心与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年:环境健康与美丽城市”、“关注环境健康,建设美丽城市”主题开展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共征集到专业作品280篇(部)。经组委会专家严格评审,20各作品和点子进入金奖评审环节。

材料二:


材料三:2018年10月29日,《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国大会在阿联酋迪拜闭幕。来自7个国家的18个城市获得了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湖南常德、江苏常熟、山东东营、黑龙江哈尔滨、海南海口和宁夏银川6个为中国城市获得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1)入围作品中大半与“城市垃圾”有关,城市垃圾处理的原则是___化、减量化、___化。
(2)城市环境的改善关键在于环境管理,作品中涉及到的环境管理手段有_________
(3)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填埋法”和“焚烧法”处理城市垃圾,这两种方法主要缺点分别是______
(4)试分析城市湿地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8 . 2018年1月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被网友戏称为十里“霾”伏,自强不“吸”,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两者的差异在于雾的相对湿度比霾大,霾的固体悬浮物较雾多。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8年1月14日20时至1月15日20时全国霾和雾天气预报。


材料二:下表为上海在2018年1月12日至17日间气温、风向、风力和天气状况的变化情况。

2018年1月部分日期的天气状况

日期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
气温4-8℃3-10℃3-9℃3-8℃1-5℃-1-5℃
风向东北东北-北东-东南偏西偏北偏北
风力4-5级3-4级3-4级<3级4-5级4-5级
天气中雨多云-晴晴-多云晴-多云多云晴-多云

(1)根据材料一,比较图示时间段内雾和霾在我国空间分布上的异同。
(2)上海在2018年1月14日至15日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灰霾天气,分析形成灰霾天气的大气条件。
2023-01-27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分层练习) - 【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9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下面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高中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他们所在城市的相关信息。

材料一:该城市及郊区地形剖面图

材料二:该城市1990年和2010年土地覆盖百分比



(1)结合地形和植被状况,分析该城市冬季空气自净能力下降的原因。
(2)指出土地利用的变化,给该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3)说出该城市城郊之间近地面污染物迁移的方向,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2023-01-25更新 | 303次组卷 | 23卷引用:高考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同步训练

10 . 板块边界可分为三种类型:洋中脊(海岭)代表的离散型边界、俯冲带和碰撞带代表的聚敛型边界,转换断层代表的剪切型边界。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台风、暴雨、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都会产生数百万吨的“灾害垃圾”。有人把日本称为垃圾处理的“优质大国”。日本环境省从基层的地方单位收集具有丰富处理垃圾经验的职员,分成“事务”、“建筑”、“电器”等类别进行登记,建立“灾害垃圾处理人才银行”制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地震灾害多发是因为地处板块交界。日本所处的板块边界类型属于下图中的(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2.下列哪些经验可供我国借鉴(     
A.采用木材为主的建筑材料B.建立“灾害垃圾处理人才银行”制度
C.灾害垃圾分类回收利用D.灾害垃圾填埋处理
2023-01-19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热点04 土耳其地震-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