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等温线与等温线图的判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甲图和乙图分别为某大陆最冷月与最热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区域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可能出现于图幅的
A.中西部B.西北部C.东北部D.中东部
2.等温线总体走向由甲图到乙图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D.植被差异
3.对h地天气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月份,该地午后多阵雨
B.甲图所示月份该地气温日较差总体大于图乙所示月份
C.乙图所示月份,该地多晴天
D.甲图所示月份,该地常遭台风袭击
2 .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的值可能是
A.-10℃B.0℃C.10℃D.20℃
2.造成图中0℃ 等温线陆地上向南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地形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洋流
2016-11-26更新 | 528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空中课堂平行班地理试题
3 . 下图中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f线为等高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的流向大致是东南流向西北
B.等温线值的大小关系是d > e
C.该地最有可能是南半球某地
D.该湖泊为咸水湖
2.A地未来几日天气状况可能是
A.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2016-11-26更新 | 1124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合肥168中学高三模拟最后一卷地理试卷
4 .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示意图,阴影部分为终年积雪,甲、丁两地气温相同。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甲、乙、丙三地按气温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B.甲—丙—乙
C.丙—乙—甲D.丙—甲—乙
2.该山地南坡属于(  )
A.阳坡和迎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
C.阳坡和背风坡D.阴坡和迎风坡
选择题-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气温距平(单位:℃)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某季节气温等距平线图”,回答下面题。

1.影响该图中气温等距平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位置      
③地形                     ④洋流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2.图中M点数值可能为
A.-2℃B.-4℃
C.-6℃D.-8℃
6 .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日,晨昏线与本初子午线夹角达一年中最小值,则此后三个月内,该地区的昼长变化趋势如何?
(2)简析该区域1月0℃等温线走向的特点及其成因。
(3)分析0℃等温线以西的主要气候类型与成因。
2016-11-26更新 | 8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安徽省百校论坛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卷
7 . 读某区域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年日照时数自乙地向甲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B.地形
C.大气环流D.白昼长短
2.导致乙地年日照时数比丙地少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B.地形
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
3.图中四地的农业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A.甲地——水源B.乙地——热量
C.丙地——盐碱D.丁地——光照
4.丁地的年日照时数可能是
A.2300B.2700C.3200D.3500
8 .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1月等温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c、d四地中冬季降雪最多的可能是(  )
A.aB.b
C.cD.d
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可以判断(  )
A.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B.山东半岛地势平坦
C.西北部地势起伏大
D.东南部沟壑纵横
3.d处等温线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原因是(  )
A.受山脉分布的影响
B.受西北季风的影响
C.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D.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9 . 下图示意某地区1月份日照时数分布。a、b、c为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0小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图示日照时数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为(   
A.海陆位置B.地形C.洋流D.纬度位置
2.a、b、c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为(   
A.120,140,180B.180,140,120
C.160,180,140D.200,180,140
2016-06-22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地理试卷

10 . 年均温,是指某地当年测出的每日平均气温的总和除以当年天数得到的平均温度。下图为世界局部年均温等值线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对应的数值正确的是(  )
A.0<P<10 20<Q<30
B.-10<P<0 30<Q<40
C.0<P<10 30<Q<40
D.-10<P<0 20<Q<30
2.造成甲、乙两地数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盛行风、洋流B.纬度、地形
C.海陆位置、地形D.纬度、洋流
2015-02-10更新 | 460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