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0 道试题
1 . 读“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C______、D______、E______。
(2)影响世界各地农业生产主要要素的差别很大,形成了农业极为明显的______特征,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______的原则。
(3)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素:
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两年三熟______;我国东南丘陵红壤地区种植茶树______。
(4)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会产生哪些生态问题?。

2 . 有“天然种子生产车间”、“天然种子仓库”之美誉之称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是我国少有的适宜多种农作物制种区域,“天干而地不干”是其作为制种基地的独特自然条件。通过多年的种子生产实践,该地区已培养出一大批熟知制种知识的企业技术骨干和掌握农作物制种技术的农户,制种作为当地特色产业得以不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其他地区种子库相比较,河西走廊种子库更加关注(     
A.优化农业结构B.保障粮食安全C.保护种子纯度D.培育多样品种
2.河西走廊发展“天然种子生产车间”的独特条件是(     
A.光照充足B.冰雪融水C.科学技术D.人烟稀少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种要选择在空间隔离的地块上(防止不同品种作物互相传粉)播种良种,种子收获之后要及时晾晒并储藏。南繁被誉为农作物育种的“加速器”。南繁是指将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在当地秋季收获后拿到我国南方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进行繁殖和选育的方法。南繁育种基地,主要分布在海南的三亚、陵水和乐东三地。为更好地打造南繁制种基地,海南省划定26.8万亩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和5.3万亩核心区,纳入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南繁育种基地对内扛起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当,对外要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打造世界级种业产业集群,被称为中国“种业硅谷”。



(1)评价海南南部三地发展南繁育种业的自然条件。
(2)简述海南省大力发展制种业的社会意义。
(3)为进一步发展南繁基地,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2021-04-21更新 | 529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五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4 . 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1)A处宜发展____生产,因为这里地形____,耕地面积____
(2)B处宜发展____生产,其自然条件是靠近____,灌溉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是靠近城市,____广阔。
(3)C处宜发展____生产,既靠近____,交通便捷,又靠近市场,为市民提供新鲜产品。
(4)D处宜发展____生产,因为____地形不便耕作。
2020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5 .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凉而短促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冬春季节寒冷干旱
D.丁地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2.下列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改善环境D.丁地适合发展混合农业
2021-04-12更新 | 317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17 中国区域差异-备战2021年浙江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的乘积,下图示意1980-2020年我国粮食作物单产与总产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0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依靠(     
A.退耕还林还草B.扩大耕地面积
C.加大科技投入D.实施坡改梯工程
2.与2000年相比,2020年我国耕地面积(     
A.有所增加B.有所减少C.保持一致D.波动减少
3.提高我国粮食单产的可行性措施有(     
①增加基本农田数量②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③提高耕地复种指数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7 . 下列有关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发展畜牧业为主
B.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发展种植业为主
C.丘陵山地,适合发展林业
D.西北地区降水偏少,不能发展种植业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苏省兴化市(图a)地处里下河洼地,自古湖荡纵横,历来饱受洪涝侵害。为趋利避害,当地先民在沼泽高地之处垒土成垛,逐渐形成一块块垛田,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某地理研学小组于2020年5月对兴化垛田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查阅当地历史资料,弄清了罱泥(把河沟间疏浚掏出来的泥浆堆积覆盖在垛上)和库塘浇灌等传统农业技术的工作原理,绘制了一幅库塘浇灌流程示意图(图b)。在研学过程中,还对兴化垛田形成的地理背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



(1)从地形、土层、气候角度,说明兴花垛田形成的地理背景。
(2)推测当地先人用摩塘技术浇灌垛田的过程。
(3)说明当地农民在保护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9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区,秋收季节曾盛行秸秆露天焚烧,产生的大量浓烟不仅造成大气污染,还给过往车辆带来交通隐患。对此,农业专家提出秸秆粉碎还田、制作牲畜饲料、回收制作木糖醇(一种从白桦树、橡树、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天然甜味剂)和生物用能等多项举措,既提高了农民的环保意识,还带来较大的生态、经济效益。

简述专家提出的多种秸秆处理方式对农业生态、经济的积极意义。
2021-02-27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2月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研究表明,生态系统脆弱区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极其敏感。玛纳斯河流域发源于北天山,自南向北流入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四大灌溉农业区。玛纳斯河流域山地、平原、沙漠、湖泊俱全,垂直分异特征明显,是我国西北典型的干旱脆弱区。新疆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研究当地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变化。

材料二下图为研学小组填绘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用的底图。


材料三下图为研学小组绘制的玛纳斯河流域200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饼状图。



(1)分别写出①和②两地的主要农业部门。
(2)通过实地采样后发现③地表层土壤盐度比②地高,试分析原因。
(3)分析十年间玛纳斯河流域林地和荒漠沙地比重变化特征并推测原因。
(4)在整个实地考察中,研学小组发现两个现象:现象I:作为我国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当地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展节水技术,节水效益的提高促使当地人四处打井开荒,反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现象II:北部的玛纳斯湖区位于克拉玛依附近,地表空旷,2000年玛纳斯湖汇集了较浅水面,但2010年水面完全消失。请从两个现象中任选一个并解释原因。
2021-02-25更新 | 33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期初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