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秦岭及南侧相邻的汉江谷地,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也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

(1)读图比较图中110°E以西秦岭南、北两坡的地势特征差异,说明判断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北坡地势特征的成因。
(2)每年9-10月,渭河流域受降水影响,会不同程度发生秋汛,分析秦岭对渭河秋汛的影响。
(3)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自源头至丹江口为汉江上游。分析秦岭对汉江上游干、支流主要水文特征的影响。
2 .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M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的分界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2.图中省区南部丘陵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加强水土保持,因地制宜发展基塘农业
B.在丘陵缓坡地区开辟梯田,陡坡植树造林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的立体农业
C.利用河谷地形与肥沃土壤,建商品粮生产基地
D.重点发展速生薪炭林,以保证农村生活能源的供应
3 .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④区域典型景观是                
A.江南水乡B.大漠风光C.黄土广布D.雪山连绵
2.区域③的气候特点是           
A.终年干旱少雨B.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C.终年高温多雨D.属高原山地气候
3.确定①和③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季风C.地形D.河流
4.②地区大部分属于                                              
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干旱地区D.半干旱地区
2017-08-20更新 | 2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4 . 读下表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T165次列车依次经过的铁路干线是
A.沪杭线、陇海线、兰青线、青藏线B.京沪线、陇海线、兰新线、青藏线
C.京九线、陇海线、兰青线、青藏线D.京沪线、陇海线、兰青线、青藏线
2.本次旅行,游客最不可能欣赏到的景观是
A.5月1日——青草池塘夜闻蛙B.5月2日——黄土地上麦收忙
C.5月3日——牛羊似珠遍地撒D.5月4日——佛家檀香处处飘
5 . 甘肃祁连山脉利用夏季温凉气候大量种植“高原夏菜”,这些“高原夏菜”在每年5~10月大量运到杭州、上海等地,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地属于
A.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B.东部季风区C.青藏高寒区D.北方地区
2.杭州、上海等地在5~10月依赖“高原夏菜”的自然原因是
A.水源条件差B.市场需求小C.高温天气多D.种植土地少
3.可以降低“高原夏菜”成本的措施是
①推广现代种植技术 ②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③增加广告投入 ④增加劳动力投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 . 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出我国热带、中亚热带、北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

面积(万km2)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万人/km2)

12.6

38

133.5

427

11.5

486

250

4

1.表中代表中亚热带的最有可能是(  )
A.甲B.乙
C.丙D.丁
2.造成丙、丁两地人口容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光照B.热量
C.面积D.水源
2017-02-23更新 | 953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
A.甲地区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B.乙地区太阳能、地热能丰富
C.丙地区河流航运价值高D.甲、乙两地湖泊均为外流湖
2.图中(  )
A.①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B.②河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
C.③河流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D.③河水能已实现梯级开发
8 . 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五条线均表示我国的地理分界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四条线中,表示8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下列关于图中⑤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B.是我国种植业区和畜牧业区的分界线
C.是我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
D.是我国地势第一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9 . 下图是经纬网和中国著名山脉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的四至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山脉①南北绵延长约(       
A.550千米B.1100千米
C.1500千米D.2200千米
2.图中山脉(       
A.①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B.②位于青藏高原,是黄河的发源地
C.③是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
D.④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3.图中山脉③的东、西两侧分别是(       
A.山东省、山西省B.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C.外流区、内流区D.落叶林带、草原带
10 .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地理分界线不经过秦岭—淮河的是
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B.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C.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D.常绿阔叶林带与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
2.制约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错误的是
A.a——洪涝灾害B.b——夏季低温
C.c——灌溉水源D.d——低温
3.有关四大区域优势农产品的错误判断是
A.a——水稻、柑橘B.b——小麦、大豆
C.c——棉花、葡萄D.d——青稞、甘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