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各题。

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B.西北区C.南方区D.北方区
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北方区和南方区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D.西北区和南方区
2019-01-30更新 | 4904次组卷 | 66卷引用:第二章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真题卷)-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单元速记·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2 .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教授把中国划分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四个区域。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所划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各区域的划分是凭空构想出来的结果
2.图中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A.区域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B.区域面积的大小
C.区域年降水量的多少D.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2018-11-11更新 | 246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基础过关)-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 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3)
3 . 一般把长城作为黄土高原的北界,但实际长城并不完全与黄土高原分布的界线重合。主要采用夯土版筑技术修建的明长城中段总体上位置偏南。下图示意鄂尔多斯高原段明长城位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除了地形区上的分界,图中长城段还可以大致作为
A.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B.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
C.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D.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
2.影响明长城中段位置总体偏南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降水量C.军事防御D.沉积物
3.甲段长城修筑较其它段简易,其原因可能是
A.西依黄河天险B.东据悬崖峭壁C.建筑材料缺乏D.不同将领管辖
2018-08-05更新 | 51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01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B卷基础卷)-2020-2021学年高中同步单元AB卷-高二地理必修3(人教版)
4 . 我国曾在不少地区建有虫神庙。它是一种可以反映当时自然环境的文化景观,下图是“中国虫神庙分布图”。据此完成:我国蝗虫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
A.南方湿润地区B.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C.东北湿润、半湿润区D.青藏干旱、半干旱区
2018-07-19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单元测试

5 .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A.地势第三阶梯B.东部经济地带C.内流区D.季风区
2.精准扶贫过程中
A.甲地打造商品棉基地B.乙地可实施生态移民
C.丙地应发展立体农业D.丁地防治土地盐渍化
6 .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A、C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A、C区域之间的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横断山脉
B.A区域内部植被由南向北基本上是“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荒漠”更替
C.C区域存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不存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异
D.A、C区域太阳辐射能都比较丰富
2.关于BD区域叙述不正确的是
A.B、D区域之间的界线之一的①处山脉是秦岭山脉
B.B区域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粮食作物是冬小麦
C.D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D.造成B、D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基础因素是热量
7 . 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出我国热带、中亚热带、北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

面积(万km2)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万人/km2)

12.6

38

133.5

427

11.5

486

250

4

1.表中代表中亚热带的最有可能是(  )
A.甲B.乙
C.丙D.丁
2.造成丙、丁两地人口容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光照B.热量
C.面积D.水源
2017-02-23更新 | 953次组卷 | 10卷引用:章末检测(一)-2018版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地理(人教版必修2)
8 .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读图判断(  )

A.甲区比乙区纬度高,故热量较乙区少
B.乙区比甲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甲区强
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线
D.甲区比丙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丙区北部为界
9 . 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阅读图及文字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上游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分布图。

材料二 这里有色金属丰富,被称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长廊。图中B地区农业发达。
(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判读A山脉的名称,并列举至少3个地理意义。
(2)分析甲区域河流建设水电站,开发水能的原因。
(3)分析该地区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长廊的区位优势。
(4)针对图中水稻种植业生产,有关专家认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如赞同专家的观点,说明原因;如不赞同说明理由)。
2016-11-26更新 | 25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过关检测】-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单元复习过过过(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9-10高二·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0 . 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是:
A.唐古拉山脉B.阴山C.秦岭D.南岭
2016-11-18更新 | 277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二地理同步练习之河流和湖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