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读关中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小题。



1.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     
A.遮挡风沙B.遮阳挡雨C.防外人跌入D.美化建筑
2.建造“地坑院”的自然条件是(     
A.土质黏重,不易挖掘B.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
C.地下水浅,易挖出水D.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
3.图示“地坑院”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为(     
A.黄梅戏B.沪剧C.闽剧D.秦腔

2 . 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假设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地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的差值,称为水分盈亏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5月水分盈亏量最小,其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②纬度高,气温低
③雨季未到,降水量少④冻土层厚,地表水丰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图中甲地发展小麦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降水稀少,光照充足B.纬度适中,复种指数高
C.周边地势高,受冻害影响小D.雨热同期,土壤肥沃
2020-08-02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测试地理试题

3 . 频繁的旱涝变化,强烈地影响着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称为水盐运动。图为“我国某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土壤表层相对含盐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     
A.西北B.西南C.华北D.东南
2.该地土壤表层含盐量达到最低时直接有关的是(     
A.与土壤含水量有关B.与伏旱有关
C.与气温有关D.与气压有关
3.该地区(     
A.春旱多大风、沙尘天气B.农作物以春小麦、棉花为主
C.河流汛期出现在6月D.坎儿井可调节土地含盐量

4 . 地表水分盈余量是降水量和实际蒸发量的差值,数值越大,地表越湿润。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生长季(5-9月)多年平均地表水分盈余量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处生长季地表干湿状况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降水量差异B.平均海拔差异
C.冻土分布差异D.地形分布差异
2.与华北地区相比,春季该地区地表水分盈余量较大,主要原因是春季该地区(     
A.降水量大B.用水量少
C.积雪融水量大D.节水技术先进
3.21世纪以来,该地区生长季地表呈现变干趋势,使得图中地表水分盈余量300 mm等值线(     
A.向东移动B.向西移动
C.向西南移动D.向西北移动

5 . 坝上高原(俗称“坝上”)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平均海拔1400-1600m。坝上地区水资源供应以地下水为主,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4.12%。下图为2012年9月一2013年8月张家口北部坝上高原典型站雨量与地下水埋深对照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坝上地区冬季地下水埋深变化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冰雪融水较少B.地表封冻C.生活用水少D.森林覆盖率高
2.6-8月影响坝上地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气压C.风速D.降水
3.4-6月坝上地区地下水位的变化可能造成
A.牲畜大量死亡B.海水入侵C.地表植被枯萎D.滑坡风险增加
6 .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区位于我国()
A.华北地区B.华南地区C.青藏地区D.西南地区
2.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2020-05-02更新 | 816次组卷 | 8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第一次返校考试地理试题

7 . 冷巷是我国传统庭院建设的精髓,其特点是“高墙窄巷”,仅容1~3人并排通行,如下图所示。冷巷有利于通风降温,这种现象被称为冷巷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冷巷主要分布于我国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青藏地区D.西北地区
2.窄巷的设计有利于自然通风,主要是因为
①窄巷走向与盛行风基本垂直                      ②巷口较窄,狭管效应显著
③窄巷的长度较长,风向稳定                      ④巷内外存在温差形成环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0-03-18更新 | 430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地理试题

8 . 坝上高原(俗称“坝上”)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平均海拔1400-1600m坝上地区水资源供应以地下水为主,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4.12%。下图表示坝上高原某地2012年9月~2013年8月雨量与地下水埋深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坝上地区冬季地下水埋深变化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冰雪融水较少B.地表封冻
C.生活用水少D.森林覆盖率高
2.2013年4~6月坝上地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蒸发B.下渗
C.取水D.降水
3.图示期间坝上地区地下水位的下降可能造成
A.牲畜大量死亡B.土壤次生盐碱化
C.地表植被枯萎D.地面快速沉降
2020-02-04更新 | 40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呼伦湖(淡水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中部,湖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28.1mm,年平均蒸发量为1411.5mm,水位主要受湖水蒸发和水源补给影响,达兰鄂罗木河(图中D河段河水有时北流,有时南流)是呼伦湖唯一的天然外泄通道,湖水经额尔古纳河注入黑龙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兰鄂罗木河中游春季曾出现断流。

材料二:达兰鄂罗木河蛇曲发达,蛇曲形成的自然条件:地形相对平坦,有小落差,地表物质松散适度,两岸抗冲刷能力有差异,在流水作用下形成了凹凸岸。横断面上的环流与纵向水流结合构成螺旋向前的水流,是形成蛇曲的主要动力。


(1)分析达兰鄂罗木河春季断流的原因。
(2)阐述蛇曲的形成过程。
(3)推测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水文站中,河流含沙量最小的水文站,并说明理由。
2020-02-04更新 | 3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植物墙是用绿色植物编植成的墙体,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生长环境的超强适应能力,使自然界中栖息于平地上的植物永久地生长于垂直的建筑墙面,为建筑设计和建筑装饰提供一种新型的有机生态材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城市中,植物墙的最主要功能为
A.美化环境B.减轻噪音C.净化雾霾D.保护建筑
2.植物墙被称为建筑物的空调。1月,植物墙对气温调节效果最显著的城市是
A.长春B.兰州C.杭州D.青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