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因素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小肠上皮细胞能从肠腔吸收多种营养物质并跨膜运输到组织液中,相关物质运输方式如图2所示。图1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I~IV表示细胞膜上的相关结构或物质,a~e表示不同的跨膜运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_____(填数字和名称)
(2)据图2可知,肠腔内的葡萄糖以_____的运输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再通过③_____的运输方式进入组织液。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分别对应图1中的_____(填字母)所示的运输。
(3)小肠上皮细胞通过②同时运输Na和K,可以维持细胞内Na_____(填“高浓度”或“低浓度”)状态,以保障小肠上皮细胞正常吸收葡萄糖。若机体供氧不足,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将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水分子除了图2所示的运输方式之外,主要是以图1中的_____(填字母)方式进行运输。图2中多肽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_____,该过程中多肽穿过_____   层磷脂分子。
2024-06-1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生物试卷
2 . 食物中的多糖和二糖被水解成单糖后,在人体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处被吸收。为研究葡萄糖的吸收方式,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阶段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对照组

实验组

第一阶段

不进行其他处理 蛋白质抑制剂处理小肠微绒毛对照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实验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且实验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0

第二阶段

外界葡萄糖溶液浓度为5mmol·L-1,不进行其他处理 外界葡萄糖溶液浓度为5mmol·L-1,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小肠微绒毛 对照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实验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且实验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0

第三阶段

外界葡萄糖溶液浓度为100mmol·L-1,不进行其他处理 外界葡萄糖溶液浓度为100mmol·L-1,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小肠微绒毛对照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实验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且实验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0
注:蛋白质抑制剂可抑制蛋白质的功能;呼吸抑制剂可抑制细胞呼吸。
(1)植物性食物中能水解为葡萄糖并被人体小肠吸收的多糖主要是___________,摄入过多的糖类导致血糖升高时,人体的肝脏和肌肉可将多余的葡萄糖合成为___________储存。
(2)上述实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的功能。第一阶段实验中蛋白质抑制剂主要作用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___________,从而影响葡萄糖的吸收。第二阶段实验中小肠微绒毛吸收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
(3)请分析第三阶段实验结果出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实验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小于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实验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大于0。
2024-01-1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如图表示动物细胞膜上Na+的几种运输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1)图A部分葡萄糖的运输方式为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为了实现葡萄糖的正常运输需要借助图中____部分的载体蛋白,目的是维持____
(2)图B部分的蛋白可同时转运Na+和K+的机制是____,该蛋白的功能还有____,该过程的供能机制具有生物界统一性的原因是____
(3)图C部分Na+运输的机理是:化合物与受体结合后,受体通过G蛋白打开Na+的离子通道,与前两种Na+的运输比较,Na+该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是____(答两点)。
2024-01-1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如图是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可能代表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方式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图中d的运输方式属于_______。图中信息分子C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
(2)图中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协助扩散,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3)已知相同培养条件下,水稻根细胞吸收大量的SiO4-,番茄细胞几乎不吸收SiO4-,这与细胞膜上________不同有关,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_的功能。
2024-06-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九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5 .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选择性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常见的主动运输有ATP驱动泵(ATP直接提供能量)和协同转运(间接提供能量)两种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细胞膜上的ATP驱动泵是一种载体蛋白,它是由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链,经___________加工后,通过___________转移到细胞膜上的。
(2)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会使ATP驱动泵发生___________,导致其___________发生变化,从而驱动离子的跨膜运输。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持续增大时,ATP驱动泵转运离子的速率会___________
(3)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Na+—K+—ATP泵会将Na+运输到肠腔,以维持肠腔中高浓度的Na+。已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时,其转运蛋白会依赖Na+浓度梯度提供的能量同时将Na+和葡萄糖运输到细胞内。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若抑制Na+—K+—ATP泵的活性,则小肠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会__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
6 . 2018年袁隆平团队在沿海滩涂的盐碱地成功种植了海水稻,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贡献了中国智慧。海水稻叶片具有泌盐功能,其根系发达,能选择性吸收盐离子,并能调节根部细胞浓度以适应外界高盐浓度环境。
(1)盐碱地中,海水稻能选择性吸收K⁺和Mg²⁺,这与图2中质膜上的______(编号选填)有关。海水稻能在海边盐碱地生长,推测它______
   
A.细胞液浓度大于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能够吸水
B.细胞液浓度小于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能够失水
C.细胞液浓度小于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能够吸水
D.细胞液浓度大于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能够失水
(2)Mg²⁺是影响海水稻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请结合已有知识推测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
(3)图表示海水稻叶肉细胞结构,在结构⑧中发生的物质与能量变化是____。
   
A.CO₂→糖类B.CO₂→丙酮酸
C.光能→化学能D.光能→热能

袁隆平院士在海水稻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突变型水稻,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₂的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图表示在25℃条件下,两种水稻CO₂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4)探究野生型和突变型水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通过实验对比色素带宽度,会发现突变型水稻的_____________(填右图中编号)号色素带会明显变窄。
(5)据左图所示,当光照强度为b时,分析比较突变型海水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发生情况是_____________
A.仅发生光合作用
B.仅发生呼吸作用
C.光合强度>呼吸强度
D.光合强度=呼吸强度

(6)据左图分析,当光照强度为0—b时,限制突变型和野生型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c时,海水稻叶绿体产生气体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
(7)土壤板结时,海水稻根部缺氧,其根细胞中减弱的是____。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乙酰辅酶A
C.三羧酸循环
D.1分子葡萄糖→ATP的数量

(8)据左图分析,在强光照环境中更适合推广的水稻类型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9)镉可诱发细胞凋亡和癌变。水稻能吸收土壤低浓度镉并在体内逐渐积累。袁隆平团队将水稻的吸镉基因敲除,创造了去镉大米,解决了中国人吃得安全这一难题。下列相关推测中正确的是______。
A.镉在水稻细胞内积累,与质膜上镉的载体蛋白有关
B.敲除水稻的吸镉基因后,减少了质膜上镉的载体蛋白
C.镉诱发的细胞凋亡是细胞的被动死亡
D.镉含量的升高会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2024-01-1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7 . Ca2+是植物细胞的第二信使,细胞质的Ca2+浓度变化对调节植物体生长发育以及适应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液泡膜等膜结构上存在Ca2+转运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能选择性透过液泡膜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
(2)液泡是细胞内Ca2+的储存库,如图所示,液泡内的Ca2+浓度远高于细胞质基质,液泡膜上存在多种Ca2+的转运蛋白,其中__________(填转运蛋白名称)主要参与这种浓度差的维持。

   

(3)图中Ca2+泵的作用是___________。研究发现当细胞呼吸作用受到抑制时,受刺激后的细胞质基质内Ca2+浓度大幅度增加后难以恢复正常水平,原因是___________
(4)在高盐胁迫下,当盐进入到根周围的环境时,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进入根部细胞,同时抑制了K+进入细胞,导致细胞中Na+、K+的比例异常,使细胞内酶代谢紊乱。根细胞会借助吸收的Ca2+调节Na+、K+转运蛋白的功能,进而调节细胞中Na+、K+的比例。由此推测,细胞质基质中的Ca2+对Na+、K+转运蛋白的作用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激活/抑制),使细胞代谢恢复正常。另一方面,吸收的离子被运入____________内,增大其渗透压,促进根细胞吸水,从而降低细胞内盐浓度。
8 . 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中A-C表示某些物质,a-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填字母标号)。

(1)构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___(填字母)决定。
(2)性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时通过___(填字母)运输的方式进入靶细胞,若对该细胞施加呼吸抑制剂,图中受到抑制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__(填字母)。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__,1972年,科学家提出的___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4)木糖为五碳糖,但是细胞膜能转运葡萄糖,却不能转运木糖,这表明细胞膜具有___特性。
(5)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___(填“能”或“不能”)通过图a~d中的方式运输,其运输方式是___
2023-11-23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一〇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抗药性的产生与核DNA有关。某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可通过作用于核DNA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核的过程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肿瘤细胞核内染色质里的______储存着遗传信息。细胞核依靠______将细胞质与核物质分隔开来。
(2)图1显示,药物分子进入细胞后,有的在细胞质基质中被直接降解,有的则在______中被降解。未被降解的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积累后发挥作用。因此,可以推测药物分子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长,被降解概率就越大,细胞核对药物的吸收效率也越低。
(3)研究发现亲核蛋白可以运输至细胞核内,为探索其运输机理,某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他得出结论: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其尾部。科学家认为该结论不可靠,请完善实验设计:______。若实验结果为______,则上述结论成立。由此,现经过实践已证实。
(4)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请你设计一个提高该新型抗肿瘤药物作用效果的研发思路______
2024-03-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10 . 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黄瓜幼苗,研究营养液中氧含量变化对K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 ,则黄瓜幼苗根系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ab段为此提供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该过程需要能量。若在氧含量等条件稳定、适宜的情况下,研究在10 ℃~40 ℃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对黄瓜幼苗K吸收速率的影响,预期K吸收速率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2024-03-2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卷1生物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