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膜蛋白和磷脂分子在质膜中均可运动,且膜蛋白运动性更强
B.质膜具有不对称性的唯一原因是膜蛋白的不对称分布
C.质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蛋白和磷脂分子均有关联
D.载体蛋白是一类覆盖、镶嵌、贯穿于脂双层的蛋白
2 . 受精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合子(即受精卵)的过程。下列关于哺乳动物受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合子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B.初级卵母细胞与获能的精子在雌性动物的输卵管内完成受精
C.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
D.判断受精完成的标志是观察到两个极体或者雌、雄原核
3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果脯在腌制时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氧气进出细胞通过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的帮助,但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变形虫吞噬食物颗粒,要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
4 . 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没有青枯病的抗性基因,少数马铃薯野生种存在青枯病的抗性基因。由于核型等差异,马铃薯野生种难以与四倍体栽培种直接杂交。为获得具有抗青枯病的马铃薯栽培种,研究人员进行了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实验研究(已知杂种细胞会发生部分染色体缺失现象),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低渗溶液中,用酶解法处理A和B可以获得两种原生质体
B.过程①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用染色体组型分析可筛选出杂种细胞C
C.过程②所配制的培养基中添加了等量的生长素类和赤霉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D.过程③为脱分化、再分化过程,可接种相应病毒以鉴定植株的抗病性状
5 . 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如下图是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B.③代表溶菌酶,③处理病毒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C.①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一定的流动性的功能特点
D.B细胞也能摄取、处理、呈递抗原
6 . 下图为中科院近来发现的一种诱导细胞凋亡的新机制。在H2O2和细胞因子TNF-α等因素的诱导下,鼠肝细胞内的溶酶体释放微量的胰凝乳蛋白酶,将细胞质内的Bid蛋白分解成更多、更小的cBid,后者与线粒体、溶酶体的膜结合,诱导内容物释放,最终导致细胞凋亡。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B.该过程主要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关
C.线粒体、溶酶体内容物的释放是导致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
D.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起着关键的作用
7 . 下图为细胞膜结构模型示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糖蛋白
B.③是磷脂双分子层
C.细胞膜结构中只有③具有流动性
D.细胞膜的功能主要与②③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8 . 如图表示细胞中某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及运输路线,①~④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可能是核糖体也可能是中心体
B.③与②、④直接相连并参与该生物大分子运输
C.该生物大分子可能是胰蛋白酶或生长激素
D.该物质运输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功能特点
9 . 如图为细胞融合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细胞和b细胞是植物细胞,需先去分化再诱导融合
B.a细胞和b细胞之间的融合需要促融处理后才能实现
C.c细胞的形成与a、b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D.c细胞将同时表达a细胞和b细胞中的所有基因
11-12高三上·浙江温州·阶段练习
10 . 下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X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重要的能源物质,Y、Z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X被人的红细胞吸收,不需要消耗ATP
B.性激素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Y有关
C.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Z
D.构成细胞膜的Y可以运动,而Z是静止的
2019-01-30更新 | 639次组卷 | 4卷引用: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重点练)-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必修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