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最早被发现的细胞器是1769年科学家在草履虫细胞内观察到的颗粒样结构——刺丝泡。当草履虫受到外界刺激时,刺丝泡尖端的膜与细胞膜发生融合,随后刺丝泡发射至体外抵御捕食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草履虫的刺丝泡和其他结构
B.草履虫中的具膜细胞器只有刺丝泡,不存在生物膜系统
C.刺丝泡膜与细胞膜、内质网膜的成分基本一致
D.刺丝泡膜和细胞膜的融合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2 . 迁移体是我国科学家发现的一种可分泌到胞外的特殊囊泡。研究发现胞内部分受损的线粒体可被转运到迁移体中,再被运送至胞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迁移体与线粒体的膜均以脂双层作为基本支架
B.迁移体转运受损线粒体的过程不消耗ATP
C.线粒体被转运至迁移体中依赖膜的流动性
D.迁移体具有维持细胞内线粒体稳态的功能
2022-01-20更新 | 32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3 . 细胞可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具体过程为:内质网形成吞噬泡包裹受损线粒体,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体,最终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清除。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可排出细胞或被细胞重新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噬作用”会破坏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B.受损的线粒体可被内质网特异性识别
C.自噬体的形成过程伴随着生物膜的转化D.当细胞营养缺乏时“自噬作用”一般会加强
10-11高三上·河南许昌·期中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4 . 将红色荧光染料标记的小鼠细胞与绿色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整合后,放到10℃的恒温箱中培育10min,其结果和说明的问题是(       
A.两种荧光点均匀分布,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两种荧光点均匀分布,细胞膜的流动性不受环境影响
C.两种荧光点不均匀分布,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两种荧光点不均匀分布,细胞膜流动性受温度影响
5 . 图示为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复合物SNARE(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的融合蛋白附着蛋白受体)在囊泡锚定和融合中的作用机制,图中GTP的生理功能及产生均与ATP类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图所示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B.在囊泡运输货物过程中,囊泡周围会出现线粒体
C.SNARE可存在于神经细胞的突触小体内,且对突触发挥功能意义重大
D.货物准确运输到目的地需要细胞骨架的协助,该骨架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6 . 高尔基体可分为顺面区和反面区,顺面区接受由内质网合成的物质转入中间膜囊进一步修饰加工,反面区参与蛋白质的分类和包装。下图表示高尔基体的结构及发生在其反面区的3条分选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在高尔基体中间膜囊中会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B.溶酶体由高尔基体反面区出芽产生,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C.胰岛素的分泌属于调节型分泌,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调节型分泌和组成型分泌途径均会导致高尔基体膜的面积不断减小
2021-09-09更新 | 326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
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
C.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
D.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
2020-07-08更新 | 12968次组卷 | 4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人体成熟红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富含血红蛋白,用来运输氧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B.人体成熟红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
C.人体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
D.温度升高会影响钾离子进入红细胞的速率
10 . 下图为细胞膜结构图,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不同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消化道上皮细胞表面的①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是Na+通过②进入细胞,此过程不消耗ATP
C.b可表示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
D.将③制成微球体包裹大分子药物送入相应细胞可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