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生物学研究中需要一定的学科方法或技术手段,下列有关学科方法和技术叙述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某同学显微镜下观察了菠菜、天竺葵、柳树叶肉细胞,得出植物叶肉细胞都有叶绿体的结论,这个同学利用了显微观察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C.高一某同学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了生物膜模型,他利用了完全归纳法。
D.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科学家利用了“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
2022-12-1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B]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D]____
(2)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E]____
(3)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性,这是因为_____
(4)不同细胞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____的种类和数量。
(5)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______
3 . 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脂双层的原理制成,是很多药物的理想载体,其结构如图。其中的胆固醇有比磷脂更长的尾部,可使膜的通透性降低,对于维持生物膜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构成脂质体的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尾部和疏水的头部
B.甲处适合装载水溶性药物,乙处适合装载脂溶性药物
C.脂质体外层的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
D.脂质体中加入胆固醇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减少药物渗漏
4 . 活细胞时时刻刻都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下图是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微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填写“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2)图中的A和B表示细胞膜的两种主要成分,其中A表示的是______分子,它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和组分______ (填图中字母)有关。
(3)与图甲相比,图乙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还需要______的协助。
(4)图丙中的物质是______(填写“顺”或“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据图分析丙中转运蛋白具有的功能是______
5 .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被大部分人所接受,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糖脂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B.蛋白质全部贯穿整个脂双层
C.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D.磷脂双分子层也具有流动性
2022-12-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6 . 分散到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会自发组装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称为脂质体。研究人员在脂质体外包裹上聚乙二醇保护层,并镶嵌上相应的抗体,制造出一种能定向运送药物的“隐性脂质体”(如下图)。目前这种“隐性脂质体”已在癌症治疗中得到应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脂质体的膜结构与细胞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
B.图中脂质体所运载的药物A为脂溶性药物,药物B为水溶液药物
C.已知脂质体膜上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因此将药物定向运送到癌细胞
D.将组成该脂质体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层分子层的面积大约是该脂质体表面积的2倍
7 . 一个世纪以来,细胞膜的结构研究仍停留在模型假说阶段。中科院课题组对多种细胞膜结构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结合多种模型观点,阐明了细胞膜的多种特征。如图为该课题组提出的哺乳动物组织细胞膜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哺乳动物有核组织细胞膜外多了一层致密的蛋白层,而细胞膜内侧相对粗糙,由此可推测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为细胞膜的外侧。
(2)现提取细胞线粒体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据的面积为S,预测线粒体表面积的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或“<”)S/4。若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这个细胞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鸡的红细胞”“羊的红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3)研究者用荧光物质标记某动物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荧光淬灭(淬灭后荧光物质不再发光),随后该淬灭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淬灭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这说明胆固醇对细胞膜中分子的运动具有_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4)为了探究温度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发现40min后,融合细胞膜上的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均匀相间分布。请指出该探究实验设计上的不足之处并完善实验设计思路。
①不足之处:____________
②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肝细胞中CO2是从甲侧运输到乙侧
B.②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C.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该结构呈现“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D.膜的功能越复杂,④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9 . 甲表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亲核蛋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图乙为非洲爪蛙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图丙表示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为抗体;

(1)从图乙可知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是由其___部决定并需要消耗能量。
(2)图甲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些功能与结构___(填甲图中的数字)有关,图甲结构②的作用___
(3)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细胞中___(填“乳酸菌”或“酵母菌”)含有图甲中的结构。
(4)图丙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一定不含有的细胞结构是___(填名称;答全得分)。
(5)抗体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外,经过的细胞器结构依次是(填图丙中标号)___
(6)图丙中结构②与结构④的主要成分是___.从结构上看,它具有一定的___性,从功能特点看,它是一种___膜。
10 . 图甲为细胞部分结构和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A—E为细胞内结构,①—⑨为物质运输途径。

(1)1972年,辛格和尼克尔森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属于____(填“概念”“物理”或“数学”)模型。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球形载药系统(结构如图丙所示)。可携带药物米托蒽醌(不易溶于水)进入肿癌细胞,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米托蒽醌应被包载在脂质体的_____处,以降低其毒副作用。
(2)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___的功能,此功能体现生物膜具有___的结构特点。该过程的某些降解产物可以被细胞重新利用,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中该过程会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3)LDL是由胆固醇在人体血液中与磷脂和载脂蛋白结合形成的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如图乙所示),与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相比,LDL中膜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___。细胞需要时,LDL中的载脂蛋白会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形成LDL受体复合物.然后该复合体进入细胞。该过程不仅体现了细胞膜的识别作用,还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的功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