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被动运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1 . 植物根细胞吸收的含氮无机盐主要为NO3和NH4,对这两种离子的吸收机制如下图(已知NH4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进出根细胞所需载体蛋白不同
B.根细胞吸收NH4需要直接消耗细胞内ATP
C.ATP合成抑制剂会抑制根细胞对NO3的吸收
D.根细胞吸收NH4的速率与载体蛋白a的数量有关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2 . 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等,原尿中的葡萄糖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全部吸收。下图表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GLT协助葡萄糖运输的动力来自膜内外Na+浓度差
B.协助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载体蛋白是相同的
C.Na+通过SGLT的协助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ATP
D.Na+运出细胞和K+运入细胞的方式相同
2023-01-18更新 | 614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第五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3 . 线粒体内膜两侧存在H+浓度差,H+顺浓度梯度的流动促进了ATP的合成。棕色脂肪细胞线粒体内膜都含有大量UCP1蛋白,该蛋白能降低线粒体内膜两侧的H+浓度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UCP1蛋白可能是H+转运蛋白
B.嵴为UCP1蛋白提供了大量附着位点
C.棕色脂肪细胞大量表达UCP1蛋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彻底氧化分解1mol葡萄糖,棕色脂肪细胞较心肌细胞合成的ATP少
4 . 糖酵解时产生大量还原型高能化合物NADH,在有氧条件下,电子由电子载体所组成的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 O2氧化。下图为细胞呼吸过程中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由线粒体基质进入线粒体膜间腔时需要蛋白的协助
B.有氧呼吸过程中在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H2O和 ATP
C.线粒体内膜两侧 H+梯度的形成与电子传递过程无关
D.NADH中的能量通过H+的电化学势能转移到ATP中
5 . ABC转运蛋白是一类跨膜转运蛋白,参与细胞吸收多种营养物质,每一种ABC转运蛋白对物质运输具有特异性。ABC转运蛋白的结构及转运过程如图1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有氧呼吸受阻,ABC转运蛋白完成转运过程的速率会受到影响
B.ABC转运蛋白可协助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
C.Cl-和氨基酸依赖同一种ABC转运蛋白跨膜运输
D.ABC转运蛋白可提高水分子的跨膜运输速度
6 . 细胞内Ca2与多种生理活动密切相关,而线粒体在细胞钙稳态调节中居核心地位,其参与的部分Ca2运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转运蛋白NCLX是Na/Ca2交换体,即从线粒体运出1个Ca2的同时,运入3~4个Na;MCU为Ca2通道蛋白。
A.人体内钙元素只能以离子形式存在,钙稳态可保障肌肉的正常功能
B.MCU转移Ca2至线粒体时,其构象不发生改变,且不需要消耗ATP
C.线粒体基质中的Ca2通过NCLX进入细胞质基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NCLX还可调节线粒体内的电位,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障碍
7 . 魏小胖同学体检,其胃液pH值1.2,医生告诉他这是正常的,这是通过质子泵维持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K+进出细胞的方式不同,不一定都需要能量
B.质子泵具有ATP水解酶的功能,能够消耗ATP
C.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同
D.质子泵驱动K+进入细胞与突触后膜兴奋时Na+进入细胞跨膜运输方式相同
8 . 叶肉细胞内合成的蔗糖会逐渐转移至筛管―伴胞(SE―CC)中,蔗糖进入SE―CC的运输方式如图1所示。当蔗糖运输至韧皮部薄壁细胞后,将由膜上的单向载体W顺浓度梯度转运到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包括细胞壁)中,蔗糖再从细胞外空间进入SE-CC中(图2)。采用该方式的植物,筛管中的蔗糖浓度远高于叶肉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从产生部位运输至相邻细胞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自由扩散实现的
B.H⁺和蔗糖同向转进SE—CC,需要SU载体同时具有催化和运输的功能
C.蔗糖通过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转入SE—CC,使SE—CC的渗透压提高
D.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叶片,蔗糖从韧皮部薄壁细胞运输到细胞外空间的速率降低
9 . 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强刺激,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强刺激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强刺激使互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请据图回答:
   
(1)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
(2)Ca2+进入海马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进入胞内与__________共同作用,使C酶被激活,磷酸化的A受体更易与神经递质结合。
(3)下列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的是__________(填对应的序号)。
①突触小泡内物质的释放       ②Na+进入海马细胞        ③A受体的磷酸化
(4)关于刺激强度与兴奋强度的关系曾有两种假设,如图1所示。
       
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测得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如图2)。结合实验结果证明假设__________是正确的。
(5)脑组织细胞缺氧会影响学习记忆功能,结合图1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
5-羟色胺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敲除方法得到中枢神经系统中5-羟色胺缺乏的试验小鼠。在焦虑和恐惧行为测试中,试验小鼠的焦虑水平低于对照小鼠。在恐惧记忆测试中,试验小鼠的恐惧记忆不仅更强而且长时间保持。
(6)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5-羟色胺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突触前膜兴奋会抑制5-羟色胺的释放
B.对照组小鼠不能产生5-羟色胺
C.5-羟色胺含量上升可能导致焦虑加强
D.恐惧记忆的产生是由5-羟色胺缺乏引起
(7)腺苷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抑制神经元兴奋引起困倦。喝咖啡能提神,是因为咖啡中含有与腺苷结构类似的咖啡因,咖啡提神最可能是因为咖啡因(       
A.可在突触间隙降解腺苷B.可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腺苷
C.可在突触后膜竞争腺苷受体D.可结合腺苷使其不能作用于受体

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下图3表示突触结构,图4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表示物质运输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8)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从突触间隙收回。由图4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__,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研究表明吸毒会导致细胞和器官功能异常,降低免疫力。小明对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表1,其中LH、FSH均为垂体释放的调节性腺分泌的激素。调查发现吸毒者容易出现怕冷、寒热交替等症状。

组别

平均年龄

吸毒史

吸毒量

LH(mlu/mL)

FSH(mlu/mL)

睾丸酮(mlu/mL)

吸毒者

32岁

4年

1.4g/d

1.45

2.87

4.09

健康人

23岁

4.66

6.6

6.69

(9)根据上述信息所示下列推测中,可能的是             
A.毒品导致下丘脑功能障碍B.毒品导致垂体功能障碍
C.毒品导致性腺功能障碍D.毒品导致大脑功能障碍
(10)有人对该调查的科学严密性提出质疑,请写出质疑理由:__________
(11)吸食可卡因一段时间后,吸毒者会感到越来越不敏感,需要剂量更大的可卡因才能达到兴奋及开心的效果,致病机理与2型糖尿病相似,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有:相对于正常人,            
①其体内多巴胺与受体的结合能力降低          ②其体内多巴胺受体的结构发生改变
③其体内多巴胺的量绝对不足                    ④其体内多巴胺水平可能高于正常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3-10-14更新 | 38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10 . 人肠腔中的葡萄糖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由两种特异性转运蛋白——SGLT1和GLUT2共同完成,如图所示。SGLT1从肠腔中逆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再经GLUT2转运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液。当进食一段时间后,小肠肠腔局部的葡萄糖浓度可达50~300mmol/L(高于小肠上皮细胞内),此时GLUT2数量增加,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和输出葡萄糖都由GLUT2参与转运;当葡萄糖被大量快速吸收后,小肠肠腔局部的葡萄糖浓度降低到2mmol/L(低于小肠上皮细胞内)时,SGLT1活性增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SGLT能同时转运葡萄糖和Na+,说明其不具有特异性
B.肠腔葡萄糖浓度降至2mmol/L时,主要依赖SGLT1吸收葡萄糖
C.加入ATP水解酶抑制剂,会直接导致SGLT1运输葡萄糖的速率下降
D.SGLT1和GLUT2的作用都会降低膜两侧葡萄糖分子的浓度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