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被动运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下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曲线a表示自由扩散,曲线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B.图甲中曲线b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C.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
2024-01-06更新 | 576次组卷 | 109卷引用: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章末测试-2020-2021学年高一《新题速递·生物》10月刊(同步课堂必刷题)(人教版2019必修1)
2 . 肾脏每日过滤约180L的血浆,在正常糖耐量的个体中,每日约180g的葡萄糖被过滤。葡萄糖在肾小管里的重吸收由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SGLT)完成。葡萄糖通过与Na协同进入细胞,细胞内Na不断被细胞侧基底膜的Na-KATP酶泵出,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肾近端小管细胞对葡萄糖和Na+的转动模型
A.Na-KATP酶有催化和运输功能
B.葡萄糖从肾近端小管细胞运出是协助扩散
C.Na-KATP酶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D.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肾近端小管细胞因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2023-01-14更新 | 38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A卷
3 . 下图①~④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不同方式(ATPase指ATP酶,在图示过程中还具有运输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固醇类激素通过方式①进入靶细胞
B.方式④吞噬病原体与细胞膜蛋白有关
C.低温会影响方式①~④的运输速率
D.氧浓度变化只影响方式③的运输速率
4 . 在出芽酵母中,溶酶体样液泡和线粒体之间存在功能上的联系。具体机制如图所示(Cys为半胱氨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B.液泡是一种酸性细胞器,能促进蛋白质降解
C.添加ATP水解酶抑制剂可使有氧呼吸受抑制
D.液泡酸化异常可导致线粒体中积累大量铁离子
2023-06-03更新 | 519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测试-提升卷】-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单元速记·巧练(人教版2019必修1)
5 . 如图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离子的跨膜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B.甘油分子进入细胞与该细胞吸收K+的方式不同
C.该细胞排出Na+涉及载体蛋白空间构象的改变
D.降低氧气浓度不会影响Mg2+进入该细胞的速率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1:研究发现水通过肾小管的速度大大超过了水穿过人工膜(只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速度,蛋白A在肾小管细胞膜中含量丰富。
材料2:科学家将蛋白A结合到由人工膜构成的脂质体上,将其置于低浓度外界溶液中,脂质体迅速膨胀至破裂。
材料3:科学家把蛋白A基因导入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使细胞膜上也具有了蛋白A,置于低浓度的外界溶液中,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也会迅速膨胀。
阅读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材料1说明水分子进出细胞存在自由扩散外的方式
B.材料2导入蛋白A的脂质体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分
C.上述材料表明蛋白A是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通道蛋白
D.不同组织细胞膜上通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7 .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David Julius和Ardem Patapoutian通过解析感知热、冷的分子基础,开创性地发现了温度感受器TRP,其结构与钠钾离子通道类似,工作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RP开放或关闭过程不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B.TRP内部的结构和带电基团的分布影响其功能
C.TRP对外界温度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反射
D.离子借助TRP进行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为两种小分子物质(甲、乙)跨膜运输方式的运输速率与浓度差的关系,两种物质分子的运输都与能量供应无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甲可以表示性激素,物质乙可以表示葡萄糖分子
B.两种物质分子的运输动力来自细胞膜内外侧物质的浓度差
C.使用蛋白变构剂处理对物质甲的运输无影响,而物质乙运输速率会降低
D.物质乙顺浓度梯度运输过程需与转运蛋白结合
9 . 哺乳动物的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红细胞结合和携带O2的过程并不影响二价铁离子。若血红蛋白中Fe2+ 被氧化为Fe3+,则形成高铁血红蛋白,O2与其结合十分牢固,不易分离。若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可引起血红蛋白结构改变,进而引发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铁血红蛋白形成会导致组织细胞缺氧
B.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所需能量由无氧呼吸提供
C.DNA的粗提取可选用鸡的红细胞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