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1 . 羟胺可使胞嘧啶转化为羟化胞嘧啶从而与腺嘌呤配对。一个精原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一个DNA分子中有两个胞嘧啶发生了羟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后,有一个或两个子细胞中含有羟化胞嘧啶
B.该细胞产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羟化胞嘧啶
C.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突变位点的位置
D.胞嘧啶发生羟化的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含量不相等
2 . 下图甲、乙、丙是某些二倍体(2N=4)高等动物个体内发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丁为某一刻部分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不考虑细胞发生突变或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基因在图甲1号染色体上,则a基因在染色体5上
B.乙图细胞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乙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C.丙图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6条姐妹染色单体
D.丁图中等位基因A与a、B与b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3 . 如图为某动物个体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值为1:1
B.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乙、丙细胞都为次级精母细胞
D.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该时期不会发生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
4 . 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b、l→m、p→q的变化原因均为DNA分子复制
B.图中g→h、n→o、r→s变化的原因均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C.图中c→d、i→j、r→s变化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时期完全相同
D.染色单体在细胞周期中起点为0,终点也为0
5 . 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 (a) 、染色单体数 (b) 和 DNA 分子数 (c) 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①时期染色体着丝点可能排列在赤道板上
B.①时期可能观察到由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
C.②时期着丝点分裂,分离的染色体移向两极
D.③时期细胞膜正在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6 . 下图表示细胞周期中核被膜和核纤层的变化过程。核纤层是介于内核膜与染色质之间、紧贴内核膜的一层蛋白网状结构。核纤层蛋白可逆性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可介导核膜的解体和重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核孔复合体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tRNA进出和信息交流
B.有丝分裂前期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可导致核膜消失、染色体出现
C.核膜小泡融合和染色质融合均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D.在末期结合有核纤层蛋白的核膜小泡聚集染色质周围融合成核膜
2022-12-09更新 | 45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盐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
7 . 某性原细胞(2n=16)的DNA全部被32P标记,其在含31P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继续进行减数分裂,下列能正确表示有丝分裂前期(白色柱状图)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灰色柱状图)每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目的是(  )
A.B.
C.D.
2022-10-12更新 | 513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阶段检测(一)生物试题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8 . 如图为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动物细胞分裂前期,图乙表示植物细胞分裂后期
B.甲细胞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①的复制
C.⑤聚集成为赤道板,需要高尔基体参与
D.甲细胞在分裂前期由①发出星射线,乙细胞在分裂前期也会发生这一过程
9 .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
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为两个
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
10 . 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有2个着丝粒,4个DNA,4对等位基因
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
C.1、2与3、4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不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D.该初级精母细胞有丝分裂时,1、2分离的时期与7、8不同
2022-05-26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高扬州市邮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