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包括三个事件:①对“非己”的分子标志进行识别;②淋巴细胞反复分裂产生数量大的淋巴细胞群;③淋巴细胞分化成特化的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事件①的主要是APC细胞
B.事件①中,辅助性T细胞可以直接识别胞外病原体
C.事件②中,淋巴细胞的中心体在有丝分裂间期倍增
D.事件③中,浆细胞可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
2 . 在有丝分裂中期,若出现单附着染色体(如下图所示),细胞将延缓后期的起始,直至该染色体与另一极的纺锤丝相连,并正确排列在赤道板上。此过程受位于前期和错误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的 MAD2蛋白的监控,正确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没有 MAD2 蛋白。用玻璃微针勾住单附着染色体,模拟施加来自另一极的正常拉力时,细胞会进入分裂后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所有染色体上的 MAD2 蛋白都正常,细胞才能进入分裂后期
B.细胞分裂能否进入到后期与来自两极纺锤丝的均衡拉力有关
C.MAD2 蛋白功能异常,细胞将在染色体错误排列时停止在分裂中期
D.癌细胞的染色体排布异常时仍然能继续分裂可能与监控缺失有关
3 . 研究发现,受精卵分裂时,首先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纺锤体,之后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纺锤体。科研人员用药物N处理部分小鼠(2n=40)受精卵,观察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A最终可能分裂成1个双核细胞和1个单核细胞
B.细胞B最终可形成两个双核细胞,每个核中有20条染色体
C.双纺锤体可能会导致多核细胞的产生从而终止胚胎发育
D.药物N能抑制两个纺锤的相互作用,其最可能是秋水仙素
4 . 真核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完成复制后产生的姐妹染色单体保持相互黏附状态,在分裂期才会分离并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黏连蛋白(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连结蛋白)的裂解是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的关键性事件,分离酶(SEP)是水解黏连蛋白的关键酶,它的活性被严密调控(APC,SCR是与SEP活性密切相关的蛋白质)。下图(a)(b)(c)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应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含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时期,SCR能与SEP紧密结合,阻止SEP水解黏连蛋白
B.b时期,APC含量上升,使SCR分解
C.若在细胞分裂时秋水仙素处理,最可能会抑制APC的活性
D.若APC的活性被抑制,姐妹染色单体就难以分离
2023-04-14更新 | 2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二)
5 . 将全部DNA分子的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
B.若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
D.若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6 . 有同学在整理实验室时,不小心将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标号1)和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固定装片(标号2)混在一起,他欲借助显微镜进行区分。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通过在高倍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来区分两种装片
B.若细胞内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均不相同,可能是标号2中处于后期或末期的细胞
C.若观察到四分体,且有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了部分片段,则为标号1中的细胞
D.同源染色体分离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都会出现在标号1和2的部分细胞中
多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科学家把整个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同一时期的现象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昆虫产下一批卵后同时受精,会出现所有受精卵同时卵裂的现象,这是一种自然同步化;通过人工选择或诱导可使受精卵细胞都停在分裂中期,这是一种人工同步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次有丝分裂
B.根据裂殖酵母不同时期细胞体积和重量不同,采用离心法分离出处于某一时期的细胞,这是一种自然同步化
C.将DNA合成抑制剂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可让所有细胞都停留在G1期与S期交界处
D.细胞周期同步化后更有助于研究调控细胞周期的内在机制和影响细胞周期的外在因素
8 . 让雄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甲)在含有被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精原细胞(乙和丙),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减数分裂,形成8个精细胞(无交叉互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在有丝分裂后期,只有一半的染色体都具有放射性
B.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有染色体都具有放射性
C.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放射性的染色体都占1/2
D.乙和丙在完成减数分裂后,每个精细胞都一定有一半的染色体具有放射性
2022-05-10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三轮冲刺卷19-【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模拟卷(山东专用)
9 .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染色体以及DNA的变化情况,图中序号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DNA数量不变
B.②中DNA在酶的作用下复制,完成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C.③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随着纺锤丝的牵引着丝粒断裂,DNA加倍
D.④发生在分裂间期,前期以后染色体的高度螺旋限制了②、④的进行
10 . 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蛋白D变为激活状态且会结合到线粒体的特定位置,随后观察到线粒体的数量增加。为研究有丝分裂过程中线粒体的分配机制,科研人员用细胞松弛素(可抑制细胞骨架的形成) 处理分裂期的细胞,与未处理的正常细胞比较,可观察到线粒体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与亲代细胞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
B.激活的蛋白 D可促进线粒体的复制
C.用细胞松弛素处理的是实验组,未处理的是对照组
D.通过实验推测,细胞骨架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线粒体的分布有关
2023-12-20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学科素养测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