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有丝分裂的物质的变化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以下行为:①DNA的复制 ②着丝粒的分裂 ③遗传物质进入子代细胞。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A.DNA分子数变化的原因是①②③
B.一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的原因是①②
C.姐妹染色单体数目变化的原因是②③
D.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是①③
2 . 下列图示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 数量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4 .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通过动粒附着在着丝粒区域,姐妹染色单体均附着于纺锤丝上,这称为“双定向作用”,如图所示。若该作用出现异常,则有丝分裂会暂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动导致着丝粒分裂
B.“双定向作用”异常,细胞内染色体可能无法移向两极
C.限制细胞有丝分裂的“双定向作用”会影响细胞周期的完整性
D.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不存在“双定向作用”
5 . 下面相关染色体行为变化与如图中有丝分裂的时期相对应的是(  )

①染色体呈细丝状,数目加倍;②染色体散乱排布;③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④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移向两极;⑤染色体变为染色质丝
A.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⑤
6 . 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及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于(  )
A.间期、间期B.前期、后期
C.间期、后期D.间期、末期
7 . 水稻体细胞含有24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水稻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间期:DNA进行复制后,形成48个核DNA分子
B.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
C.中期:24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
D.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其数目与染色体数目相等,都是48条
2022-04-28更新 | 335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如图是某动物体内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核DNA数目与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中,核DNA分子复制仅发生在bc段
B.图中hi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
C.de段形成的原因是末期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D.gh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9 . 在体外培养细胞的条件下,常通过测定细胞中遗传物质(DNA)的含量来判断细胞所处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一种被称作流式细胞仪的设备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人员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下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实验结果可知,a峰与b峰对应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2
B.DNA相对含量在40~80之间的细胞可能处于DNA复制时期
C.a峰均明显高于b峰,说明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复制后经历的时间较短
D.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抗癌药物可能是通过抑制DNA复制来发挥作用
2024-03-2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
10 . 图A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B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A中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图B中ab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裂期,它们之间的界限非常明显
在低等植物细胞内,中心体倍增发生在乙→甲过程
c,d两段都要消耗能量,由葡萄糖直接供给
b段发生核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处于图A中甲→乙时期和图B中a、c时期的细胞均可进行染色体的DNA复制
处于图A中甲→乙时期和图B中b时期的细胞均会发生着丝点分裂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A.①④⑥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③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