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环境是外界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4 道试题
1 . 人体的稳态与体内的多种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②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血浆、组织液与淋巴液
③小肠黏膜产生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⑤蛋白质的消化和胰岛素的合成均发生在内环境中
⑥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A.0项B.一项C.二项D.三项
2 .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概念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和内环境
B.②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时,不仅有③的作用,还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
C.内环境的温度可以通过影响②中酶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D.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 . 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①~⑤代表不同的结构或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图中①产生的CO₂ 进入②中,最多需穿过8层磷脂分子
C.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②的渗透压降低,最终导致③增多
D.若图中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 B端比A端的血糖浓度高
4 .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液体环境为组织液
B.血液中的血浆蛋白和抗体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海鲜过敏可使血管通透性变大,血浆蛋白渗出,造成水肿
D.内环境为细胞代谢生产多种酶和激素及提供适宜的温度与pH等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5 . 下图中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 ② ③ 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乙
B.若② 为氨基酸,经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共要穿过5层生物膜
C.① ② ③三种化学物质中② 和③可以是葡萄糖
D.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甲中的液体
2022-08-14更新 | 577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五完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9-10高一下·黑龙江·期末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6 .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液和血浆         ④淋巴液和组织液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2023-01-29更新 | 296次组卷 | 110卷引用:2010—2011学年郑州盛同学校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7 . 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Ⅳ表示不同的人体系统,甲、乙、丙表示三种体液。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表示血浆,机体的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则可能会导致乙的渗透压升高
B.Ⅱ表示消化系统,Ⅲ表示呼吸系统
C.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可以通过Ⅲ、Ⅳ和皮肤
D.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8 .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表示的器官是肺B.C表示的器官是小肠
C.①表示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D.②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9 . 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图所示为细胞1、2、3和其生活的液体环境X、Y、Z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X、Y、Z分别是淋巴、血浆、组织液
B.Z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X和Y
D.若细胞3是肝细胞,则Y处的氧气含量高于Z处
10 . 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
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体液的1/3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