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下图为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样品液中是否含有HIV抗体的试纸,具体过程为:将样品液滴加在HIV抗体试纸的样品垫后,会向试纸另一端流动并到达吸收垫,多余的样品最终被吸收垫截留。结合垫中含有用胶体金(红色)标记的HIV抗原,可随样品液移动。测试线固定有HIV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显红色,质控线上的物质与胶体金结合后显红色。HIV抗体能同时结合测试线和标记物上的抗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加的样品可以是疑似感染者的血液或血清
B.HIV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就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增殖
C.阳性患者样品液中HIV抗体与标记物结合后再与测试线中HIV抗原结合,造成测试线显色,多余的标记物与质控线物质结合显色
D.感染者早期应用该方法检测体液中是否存在抗体
2 .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在全球迅速蔓延,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健康。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一层包膜,其中包裹着单链RNA。当新型冠状病毒借助其突起蛋白(S)与细胞表面的ACE2分子结合并进入细胞之后,病毒会脱去外壳,将RNA释放到细胞质中。我国多地曾发现汽车零部件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零部件核酸呈阳性说明新冠病毒可以在上面繁殖
B.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胞吞
C.新型冠状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D.患者体内的辅助性T细胞既可参与体液免疫也可参与细胞免疫
2022-12-05更新 | 40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2022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 生物试题
3 . 免疫调节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有关免疫逃逸机制如图,研究表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后,便提供了抑制性信号,诱导了T细胞凋亡、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实现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D-1和PD-L1蛋白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B.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与细胞内的HIP1R蛋白结合,借助CMTM6分子帮助,实现免疫逃逸
C.PD一L1表达越低越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D.PD-L1蛋白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使T细胞周期变短
4 . 编码乙肝病毒(HBV)表面S蛋白的基因疫苗,被小白鼠骨骼肌细胞吸收后可表达出S蛋白。S蛋白(抗原)引发一系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图中数字代表细胞,字母代表生理过程,细胞⑦可诱导靶细胞裂解。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①是B细胞,细胞⑦是细胞毒性T细胞
B.树突状细胞属于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C.经N过程形成的细胞③细胞膜上缺少抗原S蛋白的受体
D.细胞③产生的免疫物质能使HBV失去侵染细胞的能力
5 . 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包括三个事件:①对“非己”的分子标志进行特异识别:②淋巴细胞反复分裂产生数量大的淋巴细胞群;③淋巴细胞分化成特化的效应细胞群( 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针对胞外病原体,事件①中一个未活化的B细胞可被多种病原体识别
B.针对异体器官移植,只需要事件③中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
C.事件②中,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大量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
D.事件③中,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协同杀灭和清除入侵病原体
2022-09-08更新 | 35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6 . 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可通过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细胞毒性T细胞的攻击,形成免疫逃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肿瘤抗原,并将其暴露于细胞膜上
B.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C.通过注射抗PD-L1的单克隆抗体,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D.每个细胞毒性T细胞都可以识别带有不同抗原的各种肿瘤细胞
2022-08-07更新 | 3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生物精创预测卷(山东卷)
7 .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于育龄女性,患者免疫细胞异常活化,产生大量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最终导致多种组织器官受损。临床上常用糖皮质激素(GC)抑制患者免疫应答进行治疗,其作用途径之一是GC进入细胞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形成GC-GR复合物,后者活化后与DNA上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RE)结合,启动IL-10基因的表达并抑制IL-2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辅助性T细胞功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IL-2、IL-10对免疫应答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B.GC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免疫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C.临床上过量使用GC时,会产生免疫力低下等副作用
D.GC可能与细胞质内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
8 . 关于特异性免疫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APC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有呈递抗原信息的作用
B.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杀死病原体,浆细胞分泌抗体杀死靶细胞
C.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被激活后都能分裂分化。前者分泌细胞因子,分化成记忆T细胞;后者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D.注射过新冠疫苗获得免疫的人,3个月内再次接触相同的新冠病毒时,记忆T细胞可分裂分化成记忆T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9 . 部分新冠病毒重症患者体内IL-6、TNF-a等促炎性细胞因子显著升高,会导致免疫功能过强。强劲的免疫系统攻击能够清除病毒,但也会造成很多连带伤害,比如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组成,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B.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病毒结合的方式彻底消灭病毒
C.免疫细胞间可以通过IL-6、TNF-a等免疫活性物质的传递进行信息交流
D.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后血浆和血细胞可能会渗出,从而导致局部组织红肿
2022·河北·模拟预测
多选题 | 适中(0.65) |
10 .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如图所示为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调节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均具有细胞结构且都能够识别抗原
B.B细胞增殖后大部分分化为细胞甲,小部分分化为浆细胞
C.乙与结核杆菌结合后可以直接将其消灭
D.丙裂解被结核杆菌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过程涉及细胞凋亡
2022-05-22更新 | 2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河北省高考最后一卷(押题卷一)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