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2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保护区内珍稀动物种群的K值
C.直接影响野生生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防治害虫时,应该在害虫种群数量达到K/2之后进行捕杀
2 .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相对封闭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A.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
B.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
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D.适度捕捞大鱼该鱼种群年龄组成将变为增长型
3 . 某调查小组欲调查某地区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在该地区相同面积的旱地和水田里均放置了数量相同的捕鼠夹,结果发现旱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12.8%,而水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2.2%,据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
B.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有利于控制针毛鼠害
C.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小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影响针毛鼠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2020-01-13更新 | 440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三调研考试(一)理综生物试题
4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B.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C.种群密度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依据
D.草原生态系统具有水平结构而森林生态系统没有
2019-12-11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
5 . 下列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
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统计样方内和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
6 . 如图表示某棉田生态系统部分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缺少______成分;从功能上看,该图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
(2)棉田常遭受棉铃虫的侵害,为了有效控制棉铃虫的数量,往往需要调查棉铃虫种群数量。若调查棉铃虫虫卵,常采用______法。
(3)在棉铃虫防治方面既要考虑灭虫效果,还要考虑环境保护。若用生物防治方法,可采用的措施有______;若用化学防治方法对杀虫剂选择的要求是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7 .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
B.群落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
C.能量以物质作为载体在生态系统中流动
D.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适合用样方法
2019-12-01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研究者对本地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对初次捕获的田鼠进行统计、标记后放归,7日后进行重捕,所得到的调查数据见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52

52

28

24

重捕

50

10

32

18


A.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30 只/hm2
B.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约为10:7
C.此调查方法也可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
D.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被再次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低
9 . 棉蚜是一种生活在棉花上的农业害虫。研究人员将不同初始密度(1头/叶和20头/叶)的棉蚜放在开放和封闭条件的相同环境中,研究其种群变化情况,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棉蚜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法。调查结果显示,相同条件下,初始密度越大,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______。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比封闭条件下更早衰退的原因可能与____________等有关。
(2)研究人员对某地区棉田中的棉蚜和七星瓢虫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头/100株)。由表可知,七星瓢虫与棉蚜的种间关系为______

观测日期

5 月17日

5 月24日

5 月31日

6 月7日

6 月14日

6月21日

6 月28日

7 月5日

7 月12日

7 月19日

7 月26日

8 月2日

棉蚜

0

10

940

1560

2990

24530

58930

91600

8910

1850

188

128

瓢虫

0

0

4

6

10

10

610

11094

510

168

90

69


(3)七星瓢虫遇到敌害侵袭时,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驱赶天敌,该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作用。
(4)相较于使用农药灭虫,该防治方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
2019-11-2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佛山一中、珠海一中、金山中学)
10 . 如图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该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较高,主要是因为充分利用了______中的能量;而沼气中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
(2)从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蘑菇属于______,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原因是______
(3)调查该生态农业系统土壤中小动物常用__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原因是______
2019-11-20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