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1 . 给我国生态和经济都带来巨大的损失外来入侵物种凤眼蓝(俗称水葫芦)起源于巴西,是漂浮生恶性杂草,有无性和有性两种繁殖形式。防治凤眼蓝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三类。水葫芦象甲食性单一,主要以水葫芦为食。1996年,研究者通过投放1000只水葫芦象甲来治理某水域的凤眼蓝,成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调查时间

水葫芦覆盖率(%)

1996-08-21

100

1997-08-14

100

1998-09-09

75

1999-04-20

54

1999-08-02

1

A.有性生殖是凤眼蓝快速繁殖的原因B.挺水植物多的水域不易受凤眼蓝危害
C.投放水葫芦象甲属于生物防治,见效快D.水葫芦象甲不易成为新的外来入侵物种
2023-08-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
2 . 马缨丹作为观赏植物由墨西哥引入夏威夷,由于马缨丹的竞争能力优于当地植物,对牧场造成了危害。为防治马缨丹,引人了23种昆虫,有8种得到良好的发展,使马缨丹得以控制。依据上述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马缨丹能够很好地适应夏威夷的环境
B.夏威夷地区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马缨丹
C.夏威夷地区缺少马缨丹的天敌
D.引人的23种昆虫不会导致生态入侵
3 . 放生祈福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文化,近年来,有些景区也以放生作为招揽游客的噱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A.放生物种及其来源地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可能会给当地环境和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B.巴西等宠物作为放生生物,可能会造成经济损失、引发生物安全问题
C.为解决鳄雀鳝等“异宠”放生带来的系列问题,可直接从原产地引入其天敌
D.因环境条件改变造成的放生生物无法存活的“放而不生”现象可能造成生态资源损失
2023-07-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黄石鄂州三市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4 . 研究发现,栖息地碎片化是导致东北豹、大熊猫等野生生物面临灭绝的重要原因,建立生态廊道连接碎片化的栖息地是保护野生生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廊道的建立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B.生态廊道的开通突破了地理隔离,促进种群基因交流,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C.栖息地碎片化导致种群内部近亲繁殖加剧,增加了种群的基因多样性
D.保护野生生物资源主要是保护其直接价值
5 . 生境破碎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导致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的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呈现断崖式下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境破碎化导致生物数量减少,会使得物种丰富度降低,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生境破碎化会影响黑叶猴的生存和繁衍,导致其环境容纳量下降
C.生态保护重在提高黑叶猴生境的连通性,以降低森林破碎化对黑叶猴的影响
D.黑叶猴的个体迁移能缓解种群内部的竞争并防止因食物不足而导致的种群灭绝
2023-06-2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中华鲟是生殖洄游鱼类,长江流域水利枢纽的建设解决了多省电力短缺的困境,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鲟的生殖洄游。为了保存中华鲟的种质资源,我国水产科学院建立了中华鲟精巢细胞系。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生殖洄游受阻可能会造成中华鲟的种群出生率与种群密度下降
B.可以用胃蛋白酶处理中华鲟精巢组织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培养
C.在进行传代培养时,贴壁生长的精巢细胞不能直接用离心法收集
D.建立中华鲟人工繁育中心,可以为中华鲟提供生存与繁育的机会
2023-06-26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合肥市一中高三最后一卷理综生物试题
7 . 我国东海海域禁止使用网目尺寸为≤5.0cm的渔网,近年来又大力落实伏季休渔政策。下列关于这些举措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型的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将成为东海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
B.生长周期短繁殖力强的低营养级鱼类更容易适应环境
C.对遭受捕捞压力大的鱼类资源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D.伏季休渔不利于资源种群长期生物量的积累
8 .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中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唯一7只野生朱鹮,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只(2008年),并建立自然保护区,实现朱鹮的自然放养。下列关于朱鹮保护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朱鹮绝迹会造成基因资源的流失,其潜在价值也随之消失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朱鹮最有效的保护
C.朱鹮保护区中的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D.环境恶化会引起种群数量和物种数量的下降
9 . 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坚持“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理念,赛区216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已全部完成,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工程建立的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的唯一化、最大化
B.实施表土剥离、覆盖原土,可最大程度保存种子库,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C.北京冬奥是奥运历史上首次场馆100%由绿色电力供应,说明能量可循环利用
D.对于大型生态工程的建设,为节省工期可边设计边建设
10 .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指出,2023年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可能会直接威胁粮食生产安全。为了在保护有益传粉昆虫的前提下防止害虫爆发,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大面积种植单一农作物,便于统一管理,节约物力和财力
B.大量使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
C.使用性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
D.引入害虫的竞争物种,与害虫争夺生存资源,制约其种群的发展
2023-06-09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第十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