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主要内涵,就是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就是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而高质量发展是做大就业蛋糕的关键,下列符合这一传导过程的有(       
①推进服务领域开放→发展服务贸易→推动人才出口
②调优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发展→吸引返乡创业
③发展“互联网+”→培育新型业态→增加就业容量
④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5-20更新 | 647次组卷 | 25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期中政治试题
2 . 马克思将“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总和”视为社会状况的决定性因素,列宁将“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由此可知,发展“新质生产力”(     
①需要形成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②是我国加快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基本前提
③可以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
④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起示范性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2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高考考前最后一卷(新高考卷)政治试题
3 . 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长三角地区紧扣“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与科技部等中央各相关部委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长三角联合攻关制度突破、路径创新,实体化运营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深度融合,提升创新策源功能,激荡出中国经济的“最强音浪”。长三角激荡出中国经济的“最强音浪”,是因为长三角地区(     
①厘清市场与政府关系,新质生产力已经全面形成
②补齐各自为战短板,根本上解决区域不平衡问题
③推动创新主体高效协同,实现科技资源高效共享
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科技、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质量监测(四)政治试题
4 . 2024年4月18日,湖北省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提出要着力推进家电“换智”,研究出台绿色智能家电以旧换新方案,支持家电生产、销售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完善“线上+线下、产品+服务、零售+体验”等模式,力争2024年全省家电以旧换新100万台。这一政策的作用路径是(     
①优化“以旧换新”消费环境
②扩大绿色智能家电消费需求
③助推经济发展实现绿色转型
④提振居民“以旧换新”意愿
⑤提高家电生产企业的竞争力
⑥智能家电全面取代传统家电
A.①→④→②→③B.①→②→④→③C.①→⑥→②→③D.①→②→⑤→③
5 . 就业为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4年,政策红利加速释放为稳就业注入强大动力,该机制的作用路径是(       )
①强化惠企稳岗政策引领→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公共服务均等化→就业稳定增长
②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化→实现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优化组合
③动态优化就业预期→延伸择业半径→促进多渠道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
④健全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激发科技要素活力→激励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经济高速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3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训练(五)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12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我国在海外有着广阔发展舞台。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工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自主可控能力还不强,工业大而不强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观。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提高“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近年来,我国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强化创新理念,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培育壮大工业发展新动能;以绿色低碳为底色,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以提质增效为导向,促进高质量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阐明推进这个系统工程的路径。
2024-02-23更新 | 62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县域是城和乡的结合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助力发展成果普惠共享。某班学生以“探索共同富裕的县域路径”为主题进行项目化学习,搜集到以下资料:

资料卡1:

浙江某地,将乡镇作为特色产业聚集中心,以培育特色产业、垂直产业冠军为出发点,打造镇村联动共富产业链,推动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培育新型集体经济,把村庄的人、财、物、地等“三农资源”统筹整合入市,让农民的土地“活”起来,变“资产”为“资本”。

资料卡2:

山东某县,注重科技创新,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不仅研发出古桑茶、桑黄等多种产品,还形成集种植、加工、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深入实施“电商兴农”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

资料卡3:

福建某地,提升县域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构建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环境和社会保障等7个民生保障体系,推进公共服务扩容提质;积极培育县域慈善主体,弘扬县域慈善文化,倡导社会和家庭互惠互助的道德风尚。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县域经济是如何助力发展成果普惠共享的。
22-23高二下·全国·期末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吉林省发展指引了方向和路径。

吉林省整合“大校、大院、大所、大企”资源,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着力打造现代新型汽车和零部件、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冰雪和避暑休闲生态旅游三个万亿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医药健康、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六个千亿级优势产业;在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领域培育若干个百亿级新兴产业;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推进良田、良法、良种、良机、智慧农业“四良一智”建设,打造玉米水稻、肉牛肉羊、杂粮杂豆、梅花鹿等“十大产业集群”;开通并常态化运营“长满欧”“长珲欧”班列,实行珲春对俄口岸7×24小时预约通关,将“国际道路货物运输备案”时限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当场办结。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吉林省是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
2024-01-13更新 | 248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9月,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产业模式长期以来是以重工业、传统制造业等为主导。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发展格局变化,东北地区面临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等重要任务。近年来,黑龙江推出了《关于新时代加快推动创新龙江建设的意见》等政策,厚植新质生产力释放振兴新动能。工大卫星5G通信试验卫星研制并成功发射入轨,商业卫星覆盖国内20%的市场份额;雷达、半导体材料、激光通信、传感器等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从无垠宇宙到万里深海,“祝融号”火星车移动系统、“蛟龙号”水下导航定位系统、“奋斗者”号推进器、海水泵……这些龙江“智造”在举世瞩目的国家重大工程中熠熠闪光,助力实现“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伟大梦想。

资料卡

所谓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阐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如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某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已整一年,在先行先试的探索中,某省聚焦科技创新、数字变革,培育更具活力的市场主体,让全民共享发展红利;跑出协调发展加速度,寻求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实现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引导企业实施灵活多样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推进个人所得税征收改革试点工作,适度扩大教育、医疗、养老、育幼、住房等方面的免税扣除,减轻中等收入群体负担;建立健全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向上向善、关爱社会。


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该省是如何绘就共同富裕新蓝图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