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202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     
①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
②淘汰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③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
④把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有西方媒体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出现和推广,就是要达到否定现代化的原则和标准,建构自己的一套所谓现代化的标准和体系的效果”。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媒体观点的错误。
(2)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离不开我们每个居民的共同参与。请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
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逻辑清晰,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字数150字左右。
2024-06-1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3 . 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500次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转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到“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成功、完成第13次北冰洋科考、进行第40次南极考察,我国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科技创新资源加速整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     
①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
②告别传统技术体系、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速发展要求
③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④需要建设以现代金融为着力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山东省因地制宜   向“新”而行。新质生产力,是山东海阳附近海域腾空升起的一枚火箭,是济南下线的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车,是潍坊歌尔展示的一款轻量化AR 眼镜……打开齐鲁产业版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从济南、青岛的新能源汽车,到枣庄、济宁的锂电,再到威海的碳纤维、菏泽的生物医药等,山东各地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走出一条条增量崛起的特色之路。

此外,山东开放赋能发展,自贸试验区自挂牌运营以来充分发挥对日韩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贸易投资和人文交流优势,在推进区域合作交流便化利、拓展多领域经贸合作空间等方面,探索中日韩国际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积极打造中韩贸易和投资合作先行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有人认为,山东因地制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育好“鲁版”新质生产力就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2024-04-01更新 | 338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5 . 由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所引发的银发族就业讨论仍在不断发酵中。据网站相关运营方消息,目前该网站已有超过5000名中老年求职者、超过100家招聘企业注册。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借此实现“双向奔赴”。“银发就业者”增加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路径是(       )
①弥补劳动力短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②增加劳动力供应→“银发”经济规模扩大→消费结构改善→提升老人生活质量
③储备养老财富→延长老人的社会价值→丰富“老有所为”内涵→缓解社会矛盾
④增加老年人收入→带动“银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激发经济发展新的活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是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有效路径之一。以往,服装、家电、家具被称为外贸出口的“老三样”。现如今,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走俏海外,成为外贸增长新动能。2023年,“新三样”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了29.9%,国际市场份额遥遥领先。我国在电动载人汽车领域已形成一定规模优势,包括车载电池、操作系统等在内的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均实现自主可控从而有生产成本优势。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和生产国,出口产品远销欧洲和亚洲等地区的多个国家;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电动汽车。2023年中国锂电池的出口总额达到4574亿元,增长迅速;光伏产品是发展清洁能源的重要着力点,中国拥有完整的光伏设备制造全生命周期供应链,规模效应明显。中国在全球光伏供应链中处于领先地位。“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不仅仅是抓住全球能源绿色化、低碳化转型的机遇,更释放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强劲信号。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分析“新三样”何以走俏海外,成为我国外贸增长新动能的。
2024-05-2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提出新质生产力。我国具备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土壤和良好基础条件,应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推动新技术加速涌现,主要发达国家都把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作为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我们要加快建立更加符合国际惯例的创新政策体系,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增强对全球创新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加快释放消费潜力,市场所释放出来的庞大消费需求可以为前沿技术产业化提供丰富早期应用场景;强化高素质人才培育,要形成一支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工程技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机遇不容错过,但是挑战也随之而来。例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汇聚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磅礴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阐述我国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
2024-05-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8 .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是我国在国内外形势下经济发展的新战略选择。

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

未来产业,则包括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①需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摆脱传统增长路径     ②意味着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高速度发展新阶段
③依靠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     ④要坚持把未来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2023年10月12日至13日,以“聚焦工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为主题的2023年(第五届)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浙江桐乡举办。会上,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工业互联网、新型工业化等热点议题,把脉数字化转型进程,分享数字化发展经验。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走深向实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是(       
①数据要素成为发展基点
②工业互联网赋能数实融合
③产业链供应链流动畅通
④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转变
⑤动能转换实现降本增效
A.②—①—⑤—③B.①—③—⑤—④
C.②—③—⑤—④D.②—⑤—③—④
2023-12-15更新 | 6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模拟测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广东肩负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任务。广东全省锚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共同为“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努力奋斗。一是当好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深入实施“广东强芯”工程,聚力走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夯实实体经济基础;二是加快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培育十大战略性支柱和十大新兴产业集群,使其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三是做实做强新发展格局,拓宽内外通道,链接全球市场,激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四是加强高质量发展政策供给,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扶持经营主体,提振企业信心,助力企业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将不断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踏实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