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贯彻新发展理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2 道试题
1 .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量,以培育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支撑,以推动经济社会高效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关于新质生产力,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A.深化传统产业供给侧改革→淘汰传统产业产能→营造开放创新新质态
B.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进行原创性科技攻关→解决技术“卡脖子”难题
C.强化科学技术基础研究→促使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
D.丰富生产要素内涵→促进技术和数据要素流动→引领世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2024-01-26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政治试卷
2 . 得益于中非日益紧密的双边经贸联系,中国企业家敏锐地观察到了非洲市场的成长新动向,在当地设厂生产建材家具、塑料制品、食品医药、服装鞋帽等生活类工业品,不仅能显著地节省运输成本,而且能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及时调整产品性能,跟上市场潮流变化,产品针对性、时效性强。材料表明(     
①中国稳步扩大制度、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②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③中国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源
④中国企业坚持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国外某汽车公司的上海超级工厂建成以来,不断扩大与本土供应商伙伴的深度合作,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截至2023年12月,该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超95%,本土一级供应商超过400家。这说明(     
①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能够优化资源配置
②扩大生产合作是开放发展的主要方向
③内外联动有助于推动经济繁荣发展
④扩大生产合作需要提高本土厂商在生产链中的占比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25更新 | 1691次组卷 | 1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变式题之经济与社会
4 .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可见(     
①新质生产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条件
②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首先发展先进制造业
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④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2023年“国家账本”显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资金100625亿元、增长3.6%,还将一次性安排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5000亿元。关于具体的支持项目,高三(1)班同学收集到以下信息:
●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安排资金1770亿元、增长8%
●2023年前11个月,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6.5%、12.2%、11.9%。
●2023年前11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8462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教育支出增长5.7%,农林水支出增长5.8%,科学技术支出增长4.3%,住房保障支出增长8.6%
●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8125.09亿元
对上述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表明我国在2023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经济社会相协调,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③完善再分配,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力度
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峰会上,中国正式宣布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我国制造业领域将全面对外资开放。这一措施的推出,展示了中国对外开放策略的持续深化,意味着中国将继续秉持更加开放、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去。此举的经济考量是(     
①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制造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②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降本增效,促进经济转型
③市场竞争环境更加自信,风险总体可控,需要进一步提升全面开放水平
④制造业的开放竞争能够更好地实现双循环,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十大流行语”公布,“新质生产力”位列榜首。

材料一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材料二   传统生产力推动的经济增长是依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大量投入的水平型扩张,不仅严重依赖要素投入,而且生产力发展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都较为缓慢。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传统生产力而言的,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源自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对原有技术路线的根本性颠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批颠覆性技术。随着这些颠覆性技术的逐步成熟,会形成相对传统产业而言的全新的产品、生产资料、零部件和原材料,使人类可以利用的生产要素的范围极大扩展,使产业结构、增长动力、发展质量发生重大变革。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该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8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就是新质态的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已经在传统社会生产力水平上有了新的跃迁升级。
下列举措有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是(       
①加快进行围绕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变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②调整生产关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
③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服务于高质量发展
④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推动旧生产力体系彻底瓦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今年,北京广播电视台策划、拍摄制作了《最美北京——我的家》航拍系列宣传片:

《都城肇始》从旧石器时代、西周燕都、金中都、元大都、明北京、清北京到新中国成立再到当下,北京作为中国首都,见证着华夏的历史变迁,130秒见证北京3000年建城史。

《赓续》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北京先后打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北大红楼、香山革命纪念地等红色文化新地标,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课堂。踏寻革命足迹,赓续红色血脉,讲述北京的红色文化,是北京人的共同选择。

《繁华》北京扩大优质消费供给,大力发展国际消费、服务消费、绿色消费、文旅消费等,搭建更多时尚消费场景,提升消费吸引力,打造国际范儿与烟火气融合的国际消费之都。

《国韵》时间沉淀了韵味,光阴打磨出光芒,作为演艺之都的北京,见证了不同时期传统文化的改变,通过传承与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时代的绚丽光彩。

《通途》交通是城市的血脉,串连起城市的发展脉络,牵引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的交通网络非常发达,由高铁、地铁、立交桥等多种交通方式组成的城市交通网,打通了北京通向未来的坦途。

《开放》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其中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作为全球重要的国际枢纽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最高达2329万人;在北京商务中心区,世界500强企业共有21家总部位于这里,让我们跟随镜头,和逐渐开放的北京一起走向国际。

《革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梦想可期,未来已来,跟随镜头一起来看科技发展里的北京,中关村、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每一个都是前途无量的明天。

《新城》运通天下,未来之城。京杭大运河、京杭广场、北京环球影城、绿心森林公园、北京城市图书馆,高空俯瞰北京副中心的怡人景色,发现副中心的独特魅力。

……


请从以上任选其二,结合个人体验综合运用所学,阐述北京的美。(100字左右)
2024-01-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湖光山色、佳木葱茏、飞流叠瀑、小桥蜿蜒……这里是房山区牛口峪湿地公园。曾经是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的污水库,如今这里采用了先进的污水治理技术,实现了废物再利用,环境变得越来越好,目前已发现超过140种鸟类、19种蜻蜓、28种蝴蝶等等,是附近人们休闲散心的好地方。这表明(     
①人们应该道法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②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
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废物再利用的前提
④人们可以尊重联系的客观性,建立新的联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1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