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浙江省义乌市李祖村曾被当地人称为没有希望的“水牛角村”。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部署“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推动下,整治环境,发展产业,现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共同富裕示范村。该村的蝶变得益于(     
①通过先富带后富实现同步富裕     
②在党领导下创新农村发展路径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以绿色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C镇近年来不断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坚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群策群力,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C镇不断强化制度保障,激发村集体经济活力,召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研讨会,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讨报告,确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基本思路。

积极培育特色产业,依托各村优势,因地制宜,拓宽发展领域,形成“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助力。

创新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以打造“旅游产业核心区、绿色食品产业集中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边贸产业集散区”为目标,积极谋划推进镇属A村果蔬加工厂建设项目、B村农特产品加工厂建设项目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总结C镇实现乡村振兴带给我们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就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的重要路径之一。2009年,深圳市发布《关于印发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政策的通知》,通过实施公交电动化、补贴等多种举措开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近年来,深圳市持续加强新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指引支持政策,助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化发展。目前,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已超过1400家,形成了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实力强大的新能源车企顺势而上,加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不断拓展国际市场,深度参与全球竞争,呈现“一起多强”企业格局。

2021年,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业收入1066.1亿元,成功打造出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形成千亿产业集群,有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2022年10月,深圳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的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阐明深圳打造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群的成功经验。
2024-01-09更新 | 136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4 .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十大流行语之一,它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根据材料,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     
①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塑造新优势
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
③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适度扩大产业规模
④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12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我国在海外有着广阔发展舞台。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工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自主可控能力还不强,工业大而不强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观。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提高“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近年来,我国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强化创新理念,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培育壮大工业发展新动能;以绿色低碳为底色,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以提质增效为导向,促进高质量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阐明推进这个系统工程的路径。
2024-02-23更新 | 62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9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3124日,“新质生产力”入选《咬文嚼字》“2023年十大热词”。

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它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高效能、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新”在具有高技术水平的新型劳动者。高素质人才决定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人力资本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突破,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成为新质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新”在具有高技术特征的生产工具。新时代科技革命赋予生产工具高新科技化特征,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生产工具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新”在具有高新特点的新产业。高素质的劳动者大量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出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和新业态。


(1)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知识,谈谈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意义。
(2)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基因技术、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任选两个方面,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请描绘你对前沿科技、未来产业发展的憧憬。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传统市场竞争中,随着产品日益同质化,很多中小企业在低水平重复竞争的漩涡中难以自拔,价格战逐渐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成本负担重、融资难、相关人才资源匮乏、管理和服务质量不高,各种各样的政府干预和常规性障碍依然存在,使得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受到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不公平待遇”,制约着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痛点也是突破点!”一家只有200人左右的模具压铸企业,前瞻布局行业痛点,手握授权专利80余项,建立与数十家小微供应商共享订单、共抵风险的协同供应链。在公司大屏上,生产计划、物料管理等数据实时刷新,上万个模具加工工序数字化改造,一线工人通过操作电脑可实时反馈工序情况并实现跨部门越层级联动。企业产值从2020年的1.2亿增长到2022年的近2.5亿元,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大力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成为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阐述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路径。

8 . 现代农业中,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的使用,都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2023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指出,我国以较低的农业碳排放强度,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我国农业目前稳定处于粮食安全和碳排放的脱钩期,粮食作物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保持这一趋势,需要(     
①让绿色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在广大农村深入人心
②减少农业机械使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
③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④落实国家环境政策,积极探索农村碳排放交易路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作为拥有120年近现代工业发展史的老工业城市,近年来,淄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既追随传统产业转型步伐,又触动新经济发展脉搏,高端产业全面起势,成为推动淄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淄博采取“先进制造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方式,对机械、建材、医药等传统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分行业制定具体扶持政策措施,助力传统产业提“高度”、增“厚度”、拉“长度”。近年来,淄博深入实施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和分行业行动计划,不断推动新兴产业弯道超车。高端精细化工、新医药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俱乐部”,聚氨酯、氟硅新材料、智能装备等8个产业集群入选省“雁阵形”集群。2022年,淄博“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0%。2023年2月6日,淄博市政府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强市实施方案(2023—2025年)》,再次明晰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淄博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淄博市制造业发展的经验。
2023-09-07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浙江省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其主要做法,一是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大力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二是畅通城乡区域经济循环,打破区域市场的分割和保护,强化区域分工和合作,实施“县县通高速”等工程,打造了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等。三是实施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计划,充分挖掘低收入人群内生发展动力,探索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和税收征管改革,鼓励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向上向善、关爱社会。四是加强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兜住民生“网底”,不养懒汉、不掉入福利主义陷阱。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浙江省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