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8 道试题

1 .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后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覆盖沿江11个省市。这一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的经济带,占有全国“半壁江山”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它所承载的,不仅有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也有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时代答卷,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坚持把共抓大保护摆在第一位

琵琶亭上,一幅长江治理今昔对比图摆在总书记面前。治理前,当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江上的采砂船,江边裸露的矿坑给青山挂白、让长江蒙尘。昔日的长江之病,是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生态代价。总书记曾经痛心地形容,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望闻问切,分类施策。近8年时间过去了,上游、中游、下游,“合绿量”越来越高,“保护”的成绩单有目共睹。“水质优良比例94.5%,长江干流连续3年Ⅱ类水质……”在昌河飞机工业集团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不搞大开发”是不要乱开发,低水平开发、粗放开发、破坏性开发,而是走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中国正以实际行动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


有人认为,不搞大开发,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就可以走出高质量的发展道路。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哲学与文化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生产力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的资源投入,依靠高度消耗的资源能源。2023年9月,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依靠创新驱动,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以高效能、高质量为基本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本特征,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新质生产力是现有生产力的跃迁,突破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谈谈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以来,财政部认真组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提升政策效能,努力推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促进高质量发展。延续、优化、完善一大批减税降费政策并抓好落实,1—8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1.15万亿元。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延续实施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稳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支持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统筹用好3.8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务限额,以及68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消费增长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综合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税费优惠等措施,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提升财政政策效能促进高质量发展。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阐述该观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同比走势。

2023年7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这20条措施主要包括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扩大餐饮服务消费、丰富文旅消费、促进文娱体育会场消费、提升健康服务消费、开展绿色产品下乡、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特色产品进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壮大数字消费、推广绿色消费、加快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着力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政策、加强金融对消费领域的支持、持续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水平、完善促进消费长效机制等。

(1)概括图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上述举措对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作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 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围绕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战略目标,聚焦机械、电子、汽车等重点行业,对标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补齐基础产品可靠性短板,提升整机装备可靠性水平壮大可靠性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一批产品可靠性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制造业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是反映产品质量水平的核心指标。经过多年探索发展,我国制造业可靠性取得了显著成效,可靠性工程技术体系基本建立,应用领域持续拓宽,部分产品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可靠性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产业基础存在诸多短板弱项。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实现制造业可靠性提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的信息显示: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9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中国智能制造的一张新名片。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高增长是产业多年积累的必然结果,中国深入实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强化顶层设计和创新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实力不断提升;进入5G时代,顺应“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大潮,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创新赛道”上加速飞驰,在许多重要关键技术环节不断取得突破;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从传统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发力智能数字科技,打通研发、生产到销售终端全链条,通过上下游协同联动,为用户打造出场景化、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非常重视加电服务体系的建设,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用车体验。目前,在全球十大新能源汽车畅销车型中,中国品牌占据六款。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智能制造新名片的原因?

7 . 材料一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于2023年7月28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下表是《通知》中的部分举措:

在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中,选取具有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形成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重大项目清单。

◆在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中,选取具有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形成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重大项目清单。

◆清理废除有违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原则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保护和支持。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牵头承担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等领域的攻关任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先进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

(1)有观点认为,落实这些举措能够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突破瓶颈全面振兴】

材料二   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曾贡献了中国工业史上数以千计的“第一”,老牌工业制造业是其产业优势,但大多数企业组装程序复杂、工艺步骤繁多、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结构失调,而且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以及废弃物的排放问题严重,属于产能过剩行业,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增长动力。此外,由于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充分重视职工的绩效考核而加速了创新型专业人才外流,整个地区技术投入不足,生产设备陈旧,也使得东北地区的产业创新举步维艰。

面对制约东北全面振兴的瓶颈,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黑龙江考察时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东北地区应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8 . ◆“成功密码”促发展。

我国采取有力措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制定措施增强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满足人们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从而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形成新的产业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实体经济活力不断释放;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已列为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形成全面的区域发展格局;近几年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坚定不移支持多边贸易体系,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积极与各国对接发展战略,推动区域一体化机制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这些措施都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密码”。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知识,阐释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密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7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湖北黄冈12家企业上榜,入围数居全省第五。湖北兴和电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此次入围的小巨人之一,其研发的高强度高导电率电力管母线制备技术成果,解决了导线卡脖子难题,获得发明专利7项,2022年主导产品为公司转化营业收入2.3亿元。

今年以来,黄冈市围绕工业倍增目标,坚持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以链式思维,“见苗浇水”,精准施策,全力推进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该市制定印发《黄冈市制造业主导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要点》,通过产业链集中签约活动,推动5个百亿元项目成功落户;召开投融资专场对接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融资对接服务48项,直接融资金额近5亿元,间接融资3亿元;率先在全省出台工业企业降本增效11条措施和工业经济稳增长促发展六项措施,重奖进规企业和获批省级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的企业。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黄冈市是如何激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活力的。
2023-12-07更新 | 117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2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项训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材料一   2023年9月5日,国务院发表《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这份关于“中国饭碗”的报告,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粮食生产消费的几组数据,给百姓送去“定心丸”。2022年,粮食产量13731亿斤,单产每亩386.8公斤,较5年前分别提升了498亿斤、13公斤;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6.1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较5年前增加515万亩;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从2017年的52.5%、95%、67.2%提升到2022年的、62.4%、96%、73%。

材料二   为了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组织开展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基本实现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打造一批以粮食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健全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体系,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稳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基本形成多元市场主体购销格局,努力保障农民“种粮卖得出”。深化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务实合作,加强农业南南与三方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粮食和农业多双边合作协议。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积极作为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