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O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下列关于推进乡村振兴举措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农业生产
②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形成农业发展新动能→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③开展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促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④深入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4-01-15更新 | 779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政治试题
2 .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消息,截至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6亿人、2.4亿人、3.0亿人。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5.8万亿元,总支出5.2万亿元,9月底累计结余8.0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13.77亿人,覆盖97.4%的人口,8.51亿人领用电子社保卡。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我国(     )
①坚持协调发展,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利
②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③发挥再分配作用,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④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东北地区考察调研,为东北振兴把脉定向。

材料一   【务农重本—夯实大国粮仓根基】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农业基地,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


材料二   【改革创新一释放振兴发展动能】

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区位优势独特,资源条件较好,工业基础雄厚,但相当长时期内, 东北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工业转型升级困难,民生领域存在短板。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东北全面振兴”“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增强前沿意识,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的联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要解决好就业、医疗等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要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等重要指示。当前,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关知识,说明新时代东北地区如何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
2024-01-1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22-23高二下·全国·期末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吉林省发展指引了方向和路径。

吉林省整合“大校、大院、大所、大企”资源,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着力打造现代新型汽车和零部件、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冰雪和避暑休闲生态旅游三个万亿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医药健康、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六个千亿级优势产业;在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领域培育若干个百亿级新兴产业;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推进良田、良法、良种、良机、智慧农业“四良一智”建设,打造玉米水稻、肉牛肉羊、杂粮杂豆、梅花鹿等“十大产业集群”;开通并常态化运营“长满欧”“长珲欧”班列,实行珲春对俄口岸7×24小时预约通关,将“国际道路货物运输备案”时限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当场办结。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吉林省是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
2024-01-13更新 | 248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西方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特点

国家和地区不超过30个、总人口不超过10亿。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

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现代化的成果由少数人享有。强调现代化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物质主义膨胀、物欲横流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现代化。

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老路。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通过对内剥削、对外殖民的方式来实现。依靠全体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来实现。

材料二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还面临很多风险挑战。

我们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加大宏观调控,着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我们要围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使经济发展更有韧性、更有活力。

我们要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材料三   某班级举办时政探究活动,拟以“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探索”为题,撰写一份小论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苦苦求索、进行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___________


(1)结合材料一,表格描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请你概括出其中四个。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如何推进高质量扎实发展?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续写小论文,回顾党的艰辛探索历程。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4-01-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2023年9月,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     
①遵循传统增长路径,能推动生产关系顺应时代不断变革
②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
③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支柱,以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
④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1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深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龙华区作为深圳年轻的行政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夯实龙华现代化发展根基。

一是聚焦“创新驱动型”经济, 全面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大力引进培育创新人才, 深化“数字龙华”五项人才计划,完善全方位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 大力建设重大创新载体。全方位支持深圳国家高新区龙华园区建设,对园区企业给予持续支持;

二是聚焦“开放包容型”经济, 坚持以改革开放增动力添活力。抢抓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机遇推出战略性、首创性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着力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坚持外贸、外资、外经、外事、外智协同发展,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着眼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扩大对外开放, 持续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三是聚焦“均衡协调型”经济, 以区域合作提升现代化发展可持续性。推动区内南北部片区均衡发展,在全区范围内进行特色化布局、差异化打造,统筹推进产业协同、设施互通、要素交融;加强与周边及临深区域的协调发展,共建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强化对临深地区辐射带动。

龙华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把敢闯与创新的品格继续写在这座城市发展的旗帜上,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力推进民生幸福城市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知识,分析深圳龙华区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发展中的经验。
2024-01-1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3-24高一上·辽宁锦州·期末
8 .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而这浓浓的烟火味,便是由“夜经济”唤醒的。凌河夜市现有上千家摊位,品类繁多,特别是别具特色的文创区域,为锦州的夜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无论是品尝美食还是消遣娱乐,这里都是锦城市民和外来游客必打卡的地方。这将引导夜间经济由单一业态的消费模式逐渐向产业多元化、场景融合式等新模式转变。发展“夜经济”可以(     
①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
③丰富夜间经济形态,激发消费潜力
④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推动产业升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11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能力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要把户外运动打造为全民健身的优势产业。发展户外运动产业要求(     
①贯彻共享是第一动力的发展理念               
②将全民健身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题
③面向市场合理配置户外运动资源               
④政府相关部门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2023年11月6日至7日,辽宁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明确了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其中明确提出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制造业既是辽宁的传统优势,也是辽宁的鲜明标识。东北振兴、辽宁振兴,工业必须率先振兴,而占全省规上工业八成以上的制造业是辽宁工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今年,全省工业整体逆势上扬。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重点行业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稳定增长,新质生产力不断集聚壮大。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三个季度高于全国;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4%,比全国高5.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达46.2%。此外,辽宁引进一批先进人才,推动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投入使用,预计年底前,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将超过300个,省级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超过50家。同时,强化区域合作,实现东北振兴的聚合效应,促进地区发展,进一步凸显地缘优势,积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将辽宁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