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23-24高三上·重庆·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近8年来,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再到长三角一体化,沿江省市强化协作,区域融合实现重大提升,区域协同联动不断加强,长江经济带日益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强化区域协同融通有利于(     
①促进城乡融合,增强发展整体性
②实现区域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③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④消除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N镇土壤肥沃、水利条件好,适合发展稻虾连作产业,对资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N镇在土地平整之后,将不种田农户的土地全部流转给市场主体发展稻虾连作产业。稻虾连作的收益每亩能够达到2000元-3000元,土地流转租金每平方米能够达到1元-1.2元。N镇做法的有益经验是(     )
①健全城乡同步发展机制
②加快农村土地所有权流转
③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
④推动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我国进入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列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B.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C.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
D.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大食物观强调食物均衡,重视肉、蛋、奶、油脂、蔬菜、水果等副食,分散主粮风险,对冲主粮“卡脖子”危机。贯彻大食物观,要坚持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要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通过践行大食物观筑牢大国粮仓。

材料二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十四亿多人口要吃饭,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2022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大国粮仓根基稳固。当前,百年变局、极端天气、地区冲突等因素相互交织,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粮食安全的全局性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原因。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从被动打开国门到主动对外开放,中华民族经历了从屈辱落后到日益走向伟大复兴的沧桑巨变。当前,中国已形成完备的工业体系、有效的市场体系和高水平的开放体系,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外国投资目的地之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共建“一带一路”以重大基础设施投资为重点,发挥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优势,为沿线发展中国家建成致富路、连心桥、发展港,也为国家间经贸合作注入强劲动能。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解读上图中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阐述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提出10周年。

材料一     6月29日,以“共谋发展、共享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来自29个非洲国家的近1600类商品参展,较上届增长166%;参展商达1500家,较上届增长70%;到会采购商和专业观众达9000人……本届博览会共签约项目120个、金额103亿美元。发布99个对接合作项目、金额87亿美元,其中11个非洲国家发布74个对接项目,数量为历届之最。34项合作成果集中发布,涵盖研究报告、标准规范、声明倡议等八大类,首次发布中非贸易指数。

博览会上,供需对接踊跃,合作洽谈火热,从农产品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到电子商务、航空航天、绿色发展等,中非合作不断向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发展。本届博览会亮点纷呈,规模创历史新高、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贸易伙伴更趋多元。

材料二     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以互联互通为主线,推动构建以经济走廊为引领,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为依托,涵盖陆、海、天、网的互联互通网络,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流通。中国与各方合作开展了3000多个务实项目,拉动近1万亿美元投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表明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而作出不懈努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阐述中非经贸合作的澎湃活力来自哪里。
(2)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其内在逻辑。
2023-11-30更新 | 22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政治变式训练之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钢铁作为国民经济建设最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被称为“工业的粮食”。鞍钢集团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以强化战略重组促产业优化升级。

我国铁矿石资源供应不足、高度依赖进口,是钢铁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核心问题。鞍钢集团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近3年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8%以上,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聚力数字化转型,以数据赋能,“鞍钢制造”广泛应用于“华龙一号”核电站、“蓝鲸一号”超深水钻井平台等国家重大工程,挺起了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积极发展低碳炼铁新技术以氢气作为燃料和还原剂,使炼铁过程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从源头上解决碳排放问题,同时积极推动在辽央企与辽宁合作重大项目,累计投资额达300余亿元;积极参与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等平台,以打造“世界级成本、世界级产品、世界级规模”为目标,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矿产资源企业,加快实施“基石计划”,当前铁精矿规模保持国内第一、居世界第五,有力发挥了自有资源对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鞍钢集团的发展对于东北全面振兴的作用。
2023-11-15更新 | 195次组卷 | 1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政治试题变式训练之经济与社会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东北地区已进入新时代,这是东北振兴新的历史方位。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指出:“新时代东北振兴……要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角度去把握……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东北振兴有关指示的道理。

材料二

◆长期以来,美国通过经济封锁、单边制裁、军事威胁、技术封锁等手段,向世界演绎了一个个胁迫外交的教科书式案例。在上个世纪,美国就对古巴、伊朗实施经济金融封锁,扰乱国际经济金融秩序。近年来,美国不断动用国家力量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美国胁迫外交使世界各国深受其害,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其盟友伙伴也难幸免。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大搞拱火助战,借危机进一步绑架欧洲能源和安全,遏制欧洲战略自主。

◆从中国“蓝盔”不畏艰险到向世界分享中国的减贫经验,从援外医疗队大爱无疆到有力引领抗疫国际合作,从助力非洲“绿色长城”建设到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蕴含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行动,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推动了共同发展繁荣。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谈谈你对美国与中国行为的看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9月18日发布的《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首次超过3万亿元,达到307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具体数据如下:高技术制造业研发经费较2021年提高14.5%,在规模以_上工业企业中,研发经费投入超过千亿元的行业大类经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的比重为63.2%;各类企业研发经费23878.6亿元,政府属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经费分别为3814.4亿元、2412.4亿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政策优惠的规模以上企业分别比2021年增长16.3%和11.7%。2023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的《知识产权助力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畅通知识产权融资渠道,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发力促进“知识产权”变现。

材料二   2020年,因某核心技术磁控管被同行盗取并非法使用,甲公司将乙公司起诉至G市知识产权法院。一审判决驳回甲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甲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历经3年,甲公司于2023年10月11日首次对外披露,来自最高法知民终1584号民事判决书显示:一是,乙公司立即停止制造、使用侵害甲公司核心技术磁控管的相关模具产品,并销毁相关模具;二是,在判决生效十日内乙公司要赔偿甲公司经济损失1000万元;三是,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合理维权支出20万元。一审及二审的案件受理费合计16.6万元,均由乙公司负担。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概述我国是如何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说明在本案中甲公司应该如何通过诉讼维权,并指出本案裁决的司法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业基地,拥有独特的优势:地处东北亚,与俄罗斯、朝鲜接壤,是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区位优势独特,生态资源、能源资源等条件较好,工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

但在东北地区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东北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低,新动能发展不足,虽然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稳步提高,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较慢。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努力走出一条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说明东北该如何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
2023-11-03更新 | 399次组卷 | 18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政治试题变式训练之经济与社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