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支撑制造资源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其中,双跨平台(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最高发展水平的代表。我国双跨平台发展迅速,正成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硬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及未来竞争的新优势。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对我国经济带来影响的传导过程是(     
①推动实体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②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座、根基
③推进实体经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④扩大高新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
⑤提升实体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
A.④→⑤→③→①B.④→⑤→①→②
C.①→④→⑤→②D.④→③→①→②
2024-01-12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从《“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单独成章,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国家聚焦制造强国建设,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

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进入新时代,拥有一批事关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首艘国产航母等“大国重器”接连在该省问世,展现着“工业长子”的担当。辽宁以维护国家产业安全为己任,先后制定印发了《辽宁省“十四五”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继续坚持发展壮大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培育新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聚焦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有效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辽宁省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经济意义。
2024-01-11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2023年11月6日至7日,辽宁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明确了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其中明确提出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制造业既是辽宁的传统优势,也是辽宁的鲜明标识。东北振兴、辽宁振兴,工业必须率先振兴,而占全省规上工业八成以上的制造业是辽宁工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今年,全省工业整体逆势上扬。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重点行业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稳定增长,新质生产力不断集聚壮大。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三个季度高于全国;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4%,比全国高5.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达46.2%。此外,辽宁引进一批先进人才,推动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投入使用,预计年底前,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将超过300个,省级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超过50家。同时,强化区域合作,实现东北振兴的聚合效应,促进地区发展,进一步凸显地缘优势,积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将辽宁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
4 .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型产业。2023年8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围绕稳增长目标,部署了技术创新改造行动、钢材消费升级行动、供给能力提升行动、龙头企业培育行动等“四大行动”共12项举措。推动钢铁业高质量发展,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①推动技术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②促进消费升级→扩大钢铁需求→优化钢铁产业结构
③提升供给能力→产品提质升级→提升产业集中度
④培育龙头企业→促进资源整合→优化产能布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除了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全国碳达峰行动方案之外,还要重视企业以及全社会在“双碳”目标实现中的作用。下列推导路径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的是(     )
①适度减少资本在能源行业的投资→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绿色技术
②推动企业面向市场→建立市场化经营管理体制→提升企业发展活力→降低能源消耗
③碳排放权交易→利用市场机制减少碳排放→提高企业的生态保护意识→实现绿色发展
④科学的宏观调控→出台《碳排放权交易办法》→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球第11位,较上年提升l位,较2012年跃升23位。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及其投入强度,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投入规模及水平的重要指标。202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30782.9亿元,比上年增加2826.6亿元,增长10.1%。2022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1128.4亿元,比上年增加361.7亿元,增长3.4%。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是我国R&D活动的三大执行主体。2022年,三大主体R&D经费分别为23878.6亿元、3814.4亿元和241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0%、2.6%和10.6%。其中,企业对R&D经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4.0%,比上年提升4.6个百分点,是拉动R&D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我国创新能力提升的驱动因素。
7 . 下图1是2018—202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及其增长速度变化情况,图2是2018—2022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据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图1       图2
①R&D经费支出不断增加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提供物质保障
②图2表达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
③R&D经费支出和劳动生产率变化增强了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④图1、图2共同反映了数字经济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的关键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22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8 . 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119家A级旅游景区实现门票互惠,“长兴岛——辽东湾——锦州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带加快建设,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实现共享,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营口片区联动不断强化,大连与丹东、大连与锦州医疗保障分别实现异地安置“两城一家”同等比例报销……,这些措施旨在(       
①基础设施共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②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助力新时代东北高质量发展
③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④抓牢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推动省域经济高速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04更新 | 47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佰圣高级中学2023-2024年高一上学期1月考试政治试题
9 .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当前,推动共同富裕要更加注重(       )
A.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
B.开放发展,解决内外联动的问题
C.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D.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10 . 近年,我国多管齐下,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因地制宜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改革任务清单,破解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堵点问题;发挥长三角三省一市比较优势,带动全国范围营商环境建设;鼓励各地区互学互鉴推出原创性改革举措。以上举措(     
①有利于缩小区域间营商环境差距
②有利于进一步提振经营主体发展信心
③积极构建以国际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
④旨在建立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